[发明专利]一种基于NB-IoT的带剩余电流检测功能的配网系统及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41326.2 | 申请日: | 201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6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余武军;马巧娟;王勤龙;钱肖新;孙林忠;傅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业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G01R31/08;G01R19/175;G01R19/165 |
代理公司: | 33246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辉辉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模块 设置模块 微控制处理模块 检测模块 配网系统 剩余电流 剩余电流检测 管理检测 数据设置 相关参数 远程无线 掉电 传输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NB‑IoT的带剩余电流检测功能的配网系统,包括:检测模块、设置模块、NB‑IoT无线通信模块、微控制处理模块;所述微控制处理模块分别与检测模块、设置模块、NB‑IoT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微控制处理模块,用于控制并管理检测模块、设置模块、NB‑IoT无线通信模块产生的数据;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处理后的剩余电流值及掉电瞬间的剩余电流值;所述设置模块,用于对配网系统的本地数据设置相关参数;所述NB‑IoT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实现远程无线数据的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配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NB-IoT的带剩余电流检测功能的配网系统及终端。
背景技术
智能总保集漏电继电器、交流接触器、漏电断路器为一体,总保作为农网台区低压出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最后一道“保险”,对农村低压电网安全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总保跳闸往往会引起台区数十户甚至上百户低压用户的失电,对供电服务满意度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如何提升农网配电设备运行智能化水平,降低总保跳闸率,提前知悉用电安全隐患点,精准定位故障点,缩短抢修时间,提升农网供电可靠率,成为当前供电局(所)面临的首要难题。
众所周知,供电线路剩余电流的检测设备有两类,一类是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即通常所说的漏电断路器,当检测到用电线路的剩余电流值超过某阀值时,就断开用电线路,以达到保护用电设备、人身与财产安全的目的,另一类则是剩余电流检测器,一般采用干电池供电的便携式剩余电流检测表,用于现场维修人员检测当前剩余电流值来进行故障点的排查的设备,但剩余电流因供电线路的各种环境因素的随机性与用电情况的不确定性而随时会产生,尤其是当掉电或总保“跳闸”后再去排查故障点,则更会增加排查难度,费时、费力,而且试送电时也不确定所有故障点是否排查维修完可以安全送电。这样在故障点排除周期长导致的停电时间长、供电的不可靠性势必会引起用户对供电管理部门的不满意,同时对用户的用电安全隐患也没有预警性,被动式、“亡羊补牢”式的故障排查与维修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配电安全智能化管理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NB-IoT的带剩余电流检测功能的配网系统及终端,可以实时在线式监测、记录供电线路分钟与日剩余电流最大值并产生相应的数据曲线,定时上报到主站,用于供电管理部门对异常节点进行分析预警。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NB-IoT的带剩余电流检测功能的配网系统,包括:检测模块、设置模块、NB-IoT无线通信模块、微控制处理模块;所述微控制处理模块分别与检测模块、设置模块、NB-IoT无线通信模块连接;
所述微控制处理模块,用于控制并管理检测模块、设置模块、NB-IoT无线通信模块产生的数据;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处理后的剩余电流值及掉电瞬间的剩余电流值;
所述设置模块,用于对配网系统的本地数据设置相关参数;
所述NB-IoT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实现远程无线数据的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电流检测电路模块、掉电检测电路模块;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将采集到的剩余电流值经过处理得到准确剩余电流值;
所述掉电检测电路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当微控制处理模块检测到掉电信号后,将检测到的掉电瞬间的剩余电流值及实时时间点上报。
进一步的,所述设置模块包括RS485通讯电路模块、红外接收电路模块;
所述RS485通讯电路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对配网系统通过有线对本地数据参数进行设置与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业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业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13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