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船液货舱压力过限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0129.0 | 申请日: | 2019-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58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发新;李源;吴文锋;李玉乐;郑海林;王帅军;梁仲明;周超杰;陈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45/00 | 分类号: | B63B45/00;B63B45/04;B63B25/08;G01L11/00;G01L19/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100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普***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船 货舱 压力 报警装置 | ||
一种油船液货舱压力过限报警装置,括设置在液货舱内部的气囊、传动机构、脱扣机构和报警气球,所述气囊的出气口上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脱扣机构联动,所述气囊通过体积变化控制脱扣机构的位移,所述脱扣机构与报警气球活动连接,所述报警气球设置在导槽内,所述导槽包括舱内部分和舱外部分,当所述报警气球从脱扣机构中脱扣时,报警气球从舱内部分移动至舱外部分。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舱内压力过大或过小都可报警;报警标志直观、指示位置准确;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船液货舱压力过限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船是世界航运业的一股非常重要的运输力量,约占当今世界船舶总拥有量的35%。近年来,油船运输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装载着几千至几十万吨货油的油船,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货油大多数是由各种烃类组成的黏稠液态或半固态的可燃性物质,油船在货油装卸或运输过程中,液货舱中的原油会不断挥发出油气,随着液货舱气相区的油气浓度不断升高,在火源、电火花或静电火花等作用下,油气就会被点燃,迅速膨胀,导致液货舱内局部压力升高,由于膨胀的燃气被限制住,致使压力持续升高,直到液货舱的舱壁崩裂,产生初始爆炸,若此时补救措施不当,大量空气进入液货舱,有可能发生更为猛烈的二次爆炸。爆炸也是一种火种传播方式,其产生的光和热仍可能成为相邻液货舱的火源,导致相邻液货舱发生燃烧和爆炸,造成更大危害,可能引起舱室结构损坏、大气污染、海洋污染、人员伤亡,甚至船舶沉没。
目前油船液货舱通常使用压力传感器监测舱内压力,再另外配上报警装置,其不足之处是报警装置不够直观地表现出液货舱压力过高的具体位置,且装置费用高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报警装置不够直观且费用高昂的问题,提供一种油船液货舱压力过限报警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报警标志非常直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船液货舱压力过限报警装置,包括设置在液货舱内部的气囊、传动机构和脱扣机构,还包括报警气球,所述气囊的出气口上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脱扣机构联动,所述气囊通过体积变化控制脱扣机构的位移,所述脱扣机构与报警气球活动连接,所述报警气球设置在导槽内,所述导槽包括舱内部分和舱外部分,当所述报警气球从脱扣机构中脱扣时,报警气球从舱内部分移动至舱外部分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通过设置报警气球作为报警标志,非常直观,舱内压力正常时报警气球固定在脱扣机构上且在舱内,气囊内所充气体定量,当舱内气压过大时,气囊收缩,通过传动机构将位移传至脱扣机构,使报警气球从脱扣机构中脱扣,气球沿着导槽从舱内移动至舱外,在压力异常处提供报警作用;当舱内压力过小时,气囊扩张,通过传动机构将另一方向的位移传至脱扣机构,报警气球仍从脱扣机构中脱扣,气球移动至舱外报警。气球选择鲜艳的颜色,工作人员可以在舱外清楚地看到报警气球的位置,及时进行维护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气囊的出气口上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与传动机构连接。
活塞将压力变化转化为位移,并将此位移传导至传动机构;活塞气密性较好,防止漏气影响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机构为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活塞与齿条固定连接,所述脱扣机构与齿轮联动。
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活塞的往返运动带动齿条的往返运动,带动齿轮往返转动,联动脱扣机构转动脱扣。
作为优选,所述脱扣机构包括联动件和固定件,所述联动件与齿轮联动,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液货舱内,所述联动件和固定件之间活动连接有报警气球。
通过联动件和固定件之间的位移控制报警气球的脱扣,当联动件与固定件之间位移达到一定程度时,报警气球脱扣报警。
作为优选,所述齿条上设置滑轨,所述滑轨与齿条滑动连接,所述滑轨固定在液货舱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01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