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内容管理方法及区块链内容网络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27121.9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7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任梦璇;薛淼;刘千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04 | 分类号: | H04L67/104;H04L67/1042;H04L9/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内容管理 方法 区块 内容 平台 | ||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网络内容管理方法及区块链内容网络平台,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内容缓存节点以及路由器的内容过滤配置,从而降低内容过配置的操作成本。该方法包括:区块链内容网络平台通过母链peer节点接收网络内容管理和过滤平台发送的非法内容或发布者名称;其中非法内容或发布者名称携带子链peer节点的标识;区块链内容网络平台通过母链peer节点将非法内容或发布者名称根据子链peer节点的标识发送至子链peer节点;区块链内容网络平台通过子链peer节点将非法内容策略发送至对应的路由器以及内容缓存节点,以便路由器以及内容缓存节点根据非法内容或发布者名称分别更新本地过滤配置。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内容管理方法及区块链内容网络平台。
背景技术
互联网上视频和话音通信业务量正在日益激增,高清视频点播服务无疑将进一步凸显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互联网协议地址(internetprotocol,IP)体系结构所存在的数据传输瓶颈。点对点(peer-to-peer,P2P)系统诸如BitTorrent被广泛应用于多媒体数据的传输,但是其传输效率也不理想,因为Peer只能从很小一部分Peer中获取数据块,总的来说就是在Peer下载同样的内容和网络拓扑时只拥有很有限的信息。信息中心网络(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ICN)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将改变当前互联网端到端的通信机制,把内容与终端位置剥离,通过发布/订阅范式(publish/subscribe paradigm)来提供存储和多方通信等服务。ICN的提出,将用户的关注点由终端改为内容,即用户不用再关心从何地去获取自己想要的数据,而只需关心想要的内容是什么。
内容中心网络(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CCN)是研究最多的ICN的一种具体实现。在CCN中主要有两种数据包:内容请求包(interest packet)和内容数据包(datapacket)。在CCN中,通过对内容的标识来确定内容,类似于IP地址前缀,例如:/aaa.cn/video/wigeta.mpg”,其中aaa.cn是全网可识别名称,video是内容类型,wigeta.mpg是内容名称。请求数据包用于发送对内容的请求,接收到该请求的节点如果能够满足该请求就通过内容数据包来发送响应数据。CCN的IO采用分层命名,其全局路由系统至少需要在内容提供商层面处理IO名字前缀,此外,每个包的转发状态将沿着传输路径把数据包导引给用户。CCN的名字前缀数量也将到达二级域名的规模水平。
在CCN网络中,控制谁能够下载到特殊内容的唯一方法是控制所有处于最后一跳的路由器,也就是网络中所有路由器,由于不同路由器可能由不同厂家提供,对内容进行过滤配置操作时需要多厂家同时配合执行,导致内容过滤配置的操作成本太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及一种网络内容管理方法及区块链内容网络平台,能够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内容缓存节点以及路由器的内容过滤配置,从而降低内容过配置的操作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内容管理方法,应用于区块链内容网络平台,其中区块链内容网络平台包括母链peer节点、子链peer节点以及子链注册节点,该方法包括:区块链内容网络平台通过母链peer节点接收网络内容管理和过滤平台发送的非法内容或发布者名称;其中非法内容或发布者名称携带子链peer节点的标识;区块链内容网络平台通过母链peer节点将非法内容或发布者名称根据子链peer节点的标识发送至子链peer节点;区块链内容网络平台通过子链peer节点将非法内容策略发送至对应的路由器以及内容缓存节点,以便路由器以及内容缓存节点根据非法内容或发布者名称分别更新本地过滤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71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