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回盲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25312.1 | 申请日: | 201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1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范圣先;管文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鼓楼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02 | 分类号: | A61F2/02;A61F2/9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蒋厦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瓣膜 管形网状支架 瓣膜小叶 覆膜支架 环形气囊 网状支架 注气管 肠道 机械性肠梗阻 内部中间位置 压力监测控制 小肠内容物 方向纵向 框架组件 生理状态 实时监测 瓣膜轴 带密封 单向阀 固定环 流出端 流入端 内压力 注气口 肠腔 返流 覆膜 连合 排空 外壁 延缓 流出 重建 延伸 支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回盲瓣装置,包括肠道覆膜支架、人工瓣膜和压力监测控制组件;所述肠道覆膜支架包括管形网状支架以及设于网状支架两头端的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上设有带密封结构的注气口和注气管,注气管内设单向阀;于网状支架的外壁面上设有覆膜;所述人工瓣膜通过固定环固定于管形网状支架内部中间位置,流入端和流出端之间具有限定沿流出方向纵向延伸的瓣膜轴;所述人工瓣膜包括三个瓣膜小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瓣膜小叶并限定多个连合部分位置的框架组件。该装置可以很好地重建回盲瓣并更符合生理状态,可以起到抗返流及延缓小肠内容物排空的作用。此外,该装置还可以实时监测肠腔内压力并进行调节,避免了机械性肠梗阻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肠道重建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回盲瓣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回盲瓣具有括约肌功能,其不仅具有控制食糜缓慢进入大肠,使食糜在小肠内有足够的时间停留并得到充分消化和吸收;同时又能防止结肠内容物逆流入小肠,避免细菌移位及小肠内细菌过度生长的作用。在临床上,常因某些疾病需要切除回盲瓣,造成一定程度的肠道生理功能紊乱。回盲瓣切除后,失去其延缓小肠排出及抗返流作用,一方面容易造成消化和吸收功能不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顽固性腹泻、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生长发育迟缓、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及维生素B12吸收障碍等;另一方面使含有大量细菌的结肠内容物返流,继发小肠内菌群紊乱,导致胆盐不能被结合,进一步促进肠腔内液体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渗出性腹泻和胆盐库消耗,最终引起吸收不良及小肠内细菌过度生长。此外,小肠内细菌过度生长又将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加重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发展,严重者甚至出现肠源性肝损害和肠源性败血症。
为了改善回盲瓣切除后肠道生理功能紊乱,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外不少学者就做了多种模拟回盲瓣功能的尝试,其中包括小肠段倒置术、肠襻圈吻合术、肠管腔缩窄术、小肠套入式吻合术等,但整体效果都不十分理想。加上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尚无法对回盲瓣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并体外调节,因此往往容易造成机械性肠梗阻发生的风险。鉴于多种客观原因,21世纪以来的近十余年尚未见再有研究人工回盲瓣的报道。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愈发意识到,回盲瓣切除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尤其对于广泛小肠切除和右半结肠切除的病人而言,往往伴随顽固性腹泻、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因此,如何更好地重建回盲瓣并让其接近于生理状态已经成为治疗回盲瓣切除病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构建一种人工回盲瓣装置,该装置可以很好地重建回盲瓣并更符合生理状态,可以起到抗返流及延缓小肠内容物排空的作用。此外,可以实时监测肠腔内压力并进行调节,避免了机械性肠梗阻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人工回盲瓣装置,包括肠道覆膜支架、人工瓣膜和压力监测控制组件;所述肠道覆膜支架包括管形网状支架以及设于网状支架两头端的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上设有带密封结构的注气口和注气管,注气管内设单向阀;于网状支架的外壁面上设有覆膜;所述人工瓣膜包括流入端、流出端、固定环、瓣膜小叶、连合部分和框架组件;所述人工瓣膜通过固定环固定于管形网状支架内部中间位置,流入端和流出端之间具有限定沿流出方向纵向延伸的瓣膜轴;所述人工瓣膜包括三个瓣膜小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瓣膜小叶并限定多个连合部分位置的框架组件,所述连合部分为安装在固定环上悬臂式结构,连合部分的尖端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环移动,所述瓣膜小叶通过连合部分连接在框架组件上,所述连合部分使固定环固定在管形网状支架时瓣膜能独立于所述固定环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网状支架头端呈蘑菇头形状,所述环形气囊的直径大于网状支架头端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监测控制组件包括位于人工瓣膜流入端侧壁的压力感应控制器和体外无线监测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鼓楼医院,未经南京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53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