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表网格分层建模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23268.0 | 申请日: | 2019-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2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臧文斌;付意成;崔洁;郝晓丽;何君;韩刚;李匡;胡昌伟;李敏;赵宏辉;刘舒;徐美;张红萍;柴福鑫;刘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汤才祥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表 网格 分层 建模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地表网格分层建模方法,包括获取建模基础数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使用地表网格分层方法把地表构筑物结构划分为若干层网格;所述地表网格分层方法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坚持平面二维、竖向分层的原则对地表网格进行剖分,根据构筑物是否承接降雨及汇水结构特征,把地表模型在垂直方向分为若干层网格;
2)垂向分层时,保证垂向相互重叠的多层网格的大小、形状、网格边、结构完全一致;
针对所述若干层网格之间构建汇流关系时,对各层网格间的汇流关系展开分析,以平面共线网格边构建不同层网格间的耦合关系,一条网格边作为三个及以上网格的共有边;
步骤2:对顶层网格进行降雨产流计算;
步骤3:对地表各层网格进行汇流计算;
步骤4:生成复杂多层构筑物产汇流过程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网格分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网格分层方法是根据建模对象的实际状况,分析各层地表的产汇流特征,确定地表建模需要划分网格的层数以及每层网格的建模对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网格分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雨产流采用初损后损法计算每个网格单元的产流,将净雨产生过程简化为初损和后损两个水文过程,即扣除初损和后损,剩余的降水即为净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表网格分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损是指在网格单元内由于植物截留、坑洼截留和尘土吸附引起水量损失,初损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FI为初期损失水量(mm),P为累积降雨量(mm),im为最大前损量(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表网格分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损是指网格单元内土壤下渗引起的水量损失,地表网格下渗能力计算采用经典的霍顿下渗理论,霍顿下渗公式如下:
fm(t)=fc+(f0-fc)e-kt
其中,fm为实际下渗能力(mm/h),f0为最大下渗能力(mm/h),fc为稳定下渗能力(mm/h),k为下渗衰减系数,t为下渗历时(h)。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网格分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分层网格的汇流关系包括层内网格汇流和/或层间网格汇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表网格分层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间网格汇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对各层网格间的汇流关系展开分析;
步骤32:以平面共线网格边为桥梁构建不同层网格间的耦合关系。
8.一种地表网格分层建模系统,包括用于获取建模基础数据的数据获取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模块:
网格划分模块:用于使用地表网格分层方法把地表构筑物结构划分为若干层网格;所述地表网格分层方法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坚持平面二维、竖向分层的原则对地表网格进行剖分,根据构筑物是否承接降雨及汇水结构特征,把地表模型在垂直方向分为若干层网格;
2)垂向分层时,保证垂向相互重叠的多层网格的大小、形状、网格边、结构完全一致;
针对所述若干层网格之间构建汇流关系时,对各层网格间的汇流关系展开分析,以平面共线网格边构建不同层网格间的耦合关系,一条网格边作为三个及以上网格的共有边;
产流计算模块:用于对顶层网格进行降水产流计算;
汇流计算模块:用于对地表各层网格进行汇流计算;
模型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复杂多层构筑物产汇流过程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232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