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水回用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16706.0 | 申请日: | 2019-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5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雅;胡志新;李丽;张艳;任凌霄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C02F9/14;B01D67/00;B01D69/02;B01D71/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水回用处理 膜反应器 生化池 石笼 处理效率 二次污染 复合改性 净化处理 使用寿命 下游位置 中水回用 传统的 光催化 制备 连通 生态 | ||
本发明公开了中水回用技术领域的一种中水回用处理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中水回用处理方法占地面积大、使用成本高、易二次污染,现有的PVDF膜分离方法处理效率低、使用寿命短、光催化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PVDF复合膜对中水进行净化处理;所述PVDF复合膜由含有TiO2和g‑C3N4的复合改性PVDF制备而成。所述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生态石笼坝、生化池和膜反应器,所述膜反应器位于生态石笼坝和生化池的下游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水回用处理方法及装置,属于中水回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短缺的背景下,中水已逐渐被人们视为可重复利用的第二水源,中水回用也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重点。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基本都制定完善了中水回用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以更好地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通过长期研究与探索,发达国家在中水回用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目前,美国已有362个城市对污水进行了再生利用,污水回用项目多达547个,净化后的再生水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冷却、景观灌溉、消防以及地下水回灌等技术领域,其污水回用总量约为3.8531Mm3.d-1,其中回用于公共事业用水量为0.1257Mm3.d-1,回用于商业用水量为0.0719Mm3.d-1,回用于工业用水量为0.4164Mm3.d-1,回用于热能电力用水量为0.3785Mm3.d-1,回用于采矿用水量为0.0530Mm3.d-1,回用于灌溉用水量为2.7176Mm3.d-1。地处干旱缺水地区的以色列,在中水回用方面也做出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再生水已成为该国重要水资源之一,其所有城市的生活污水经管网收集后全部进行二级以上处理,全国污水处理总量46%的出水直接回用于灌溉,34%回灌地下水,剩余20%排入河道,污水再生利用率高达72%,堪称世界第一。
相比国外,我国中水回用研究起步较晚,公众对于中水的接受程度比较低,对废水进行再生与利用受到管理、资金保障等诸多因素制约。近年来,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市政污水的再生利用系统,利用再生水来缓解城市日益增长的供水压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废水再生与回用的政策,对一些废水再生利用项目和工程提供了积极的财政支持,极大促进了我国在中水回用研究与应用领域的迅速发展,废水的再生利用已经成为我国水系元管理的一项重要策略。
膜分离技术是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高效分离、提纯、净化技术,是采用高分子膜作介质,以附加能量作推动力。在水处理过程中,它是通过膜表面的微孔截留作用来达到分离浓缩水中污染物的目的,膜分离过程中一般无相变和二次污染,可在常温下连续操作,具有能耗低、设备体积小、操作方便、容易放大等优势。膜分离技术是废水深度处理的一种高效手段,反渗透(RO)、超滤(UF)、微滤(MF)、纳滤(NF)均能有效去除水中臭味、色度、消毒副产物前体及其他有机微生物。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浓差极化和膜污染等问题,从而增加了膜分离运行的成本和能耗。作为最为典型的膜材料之一,聚偏氟乙烯(PVDF)由于具有优良的耐化学性、耐高温、耐酸碱等优点而倍受青睐,但是PVDF表面能低,在水处理过程中易受到憎水物质的污染,造成分离效率降低和使用寿命缩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167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