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亚麻纱线经轴的染色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707946.4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8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陆昀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市联缘染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38 | 分类号: | D06P1/38;D06P1/649;D06P1/44;D06P1/673;D06P3/66;D06P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226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亚麻纱线 染色工艺 经轴 活性染料染色 耐洗色牢度 湿摩擦牢度 节能减排 经轴染色 亚麻织物 纱线 前处理 织造 络筒 松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麻纱线经轴的染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亚麻纱线通过松筒设备进行络筒;步骤二、对亚麻纱线进行前处理;步骤三、对亚麻纱线进行活性染料染色。本发明进行的亚麻纱线经轴染色可明显缩短流程、降低成本及提高纱线质量。织造的亚麻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洗色牢度和耐干、湿摩擦牢度,对于节能减排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计亚麻纱线经轴的染色工艺方法及条件,应用于亚麻色织面料经纱染色方法,以达到缩短流程、降低成本及提高纱线质量等优点。
背景技术
色织面料所用的纱线染色方法目前主要以筒子纱染色为主,亚麻纱线作为一种重要的纤维素纤维,具有凉爽、舒适等特点。经轴染色是通过松式整经机将原纱卷绕在有孔的盘管上形成松式经轴,再将其装在染色机的载纱器上,并放入经轴染色机内,借主泵的作用,使染液在经轴纱线或纤维之间穿透循环,实现浸染,以得到色泽均一的经纱。经轴染色具有缩短流程、降低成本及提高纱线质量等优点。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针对亚麻纱线通过经轴染色代替筒子纱染色以达到缩短流程、降低成本及提高纱线质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亚麻纱线经轴的染色工艺,简化了工艺流程,符合了节能减排的需要。
技术方案:一种亚麻纱线经轴的染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亚麻纱线通过松筒设备进行络筒;
步骤二、对亚麻纱线进行前处理:处理液,室温→高温,温度为100-130℃,时间为40-80min→保温时间为20-40min→中和→除氧→水洗;
步骤三、对亚麻纱线进行活性染料染色:染液,室温→加盐促染,温度为50-80℃,时间为30-50min→加碱固色:温度为50-80℃,时间为40-60min→水洗,温度为40-60℃,时间为4-10min。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一中所述的络筒经轴密度要求中:内层为5.0-6.0g/cm3,外层为4.2-5.3 g/cm3,密度保持从内之外逐渐较小。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二中所述的前处理工艺条件中,尿素为0-10g/L,螯合剂为1-3g/L,精炼剂为1-4g/L,双氧水为5-15g/L,纯碱为6-15g/L,浴比:1:10-15,循环方式:全部正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三中所述的染色工艺条件中,活性染料为0.5-3.5%omf,元明粉为20-50g/L,纯碱为10-20g/L,匀染剂为3-5g/L,浴比:1:20-50,循环方式:正反循环相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进行亚麻纱线经轴染色可明显缩短流程、降低成本及提高纱线质量。织造的亚麻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洗色牢度和耐干、湿摩擦牢度,对于节能减排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的界定。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步骤1、将亚麻纱线通过松筒设备进行络筒。浅色纱线,经轴密度:内层6.0g/cm3,外层5.3 g/cm3,密度保持从内之外逐渐较小。
步骤2、浅色纱线前处理工艺条件中,尿素10 g/L,螯合剂3 g/L,精炼剂4 g/L,双氧水15 g/L,纯碱15 g/L,浴比:1: 15,循环方式:全部正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市联缘染业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市联缘染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79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