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河道砂体的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3175.1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1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周连敏;宋舜尧;吴佳朋;王少波;黄国梁;王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贾敏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识别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河道砂体的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识别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层区域的地震数据,目标地层区域为复合河道砂体所在区域;根据目标地层区域中采样点的地震数据,计算出采样点的至少两种地震属性参数的相干属性值,相干属性值反映采样点的地震属性参数与周围的采样点的地震属性参数的相似程度;将目标地层区域划分成多层切片区域;根据相干属性值确定每个切片区域中单河道砂体的边界线;将各层切片区域中单河道砂体的边界线相连,得到目标地层区域中单河道砂体的边界线。本发明能准确识别复合河道砂体中的单河道砂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河道砂体的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单河道砂体是储层中相对独立的储集单元,其内存储有丰富的油藏、气藏。通常单河道砂体会拼合叠置形成复合河道砂体,由于不同单河道砂体之间连通较差或不连通,因此准确地识别复合河道砂体中各单河道砂体的分布,可以提高复合河道砂体储层的开采效果。
目前采用地震数据在复合河道砂体中识别出单河道砂体,首先,通过地震数据确定地层中振幅较大的区域,由于振幅高值区为河道砂体的发育区,因此获取的振幅较大的区域可以确定为复合河道砂体所在的范围。然后根据地震波波形的变化确定出单河道砂体的边界,由于复合河道砂体中两个单河道砂体的接触位置的地震波波形不连续,因此地震波波形发生变化的区域即可确定为单河道砂体的边界。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采用地震波波形的变化识别单河道砂体的方法受地震数据的准确性影响较大,且仅依靠地震波波形这一单一因素识别的结果准确性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河道砂体的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准确识别复合河道砂体中的单河道砂体。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河道砂体的识别方法,所述识别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层区域的地震数据,所述目标地层区域为复合河道砂体所在区域;根据所述目标地层区域中采样点的地震数据,计算出所述采样点的至少两种地震属性参数的相干属性值,所述相干属性值反映所述采样点的地震属性参数与周围的所述采样点的地震属性参数的相似程度;将所述目标地层区域划分成多层切片区域;根据所述相干属性值确定每个所述切片区域中单河道砂体的边界线;将各层所述切片区域中单河道砂体的边界线相连,得到所述目标地层区域中单河道砂体的边界线。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地层区域中采样点的地震数据,计算出所述采样点的至少两种地震属性参数的相干属性值,包括:在所述目标地层区域的横切平面内,确定所述采样点对应的采样区域,所述采样区域包括:位于所述采样区域中心的基准采样点和位于所述基准采样点周围的区域采样点;根据所述采样区域内的采样点的地震属性参数,计算所述基准采样点的不同地震属性参数对应的所述相干属性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相干属性值确定每个所述切片区域中单河道砂体的边界线,包括:将所述采样点的至少两种地震属性参数分别对应的所述相干属性值相加,得到复合相干属性值;在所述切片区域的横切平面内,将所述复合相干属性值最小的采样点确定为单河道砂体的边界点;将所述切片区域的不同横切平面内的所述边界点相连,得到所述切片区域中单河道砂体的边界线。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目标地层区域划分成多层切片区域,包括:将所述目标地层区域划分为多层与地层水平面平行的切片区域;或者,将所述目标地层区域划分为多层与地层水平面垂直的切片区域。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地震属性参数包括:地震道倾角和地震道振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31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