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环保的芳纶织物染色的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1701.0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9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董媛媛;刘子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P3/24 | 分类号: | D06P3/24;D06P5/20;D06P1/00;D06P1/3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周媛媛;李馨 |
地址: | 11603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环保 织物 染色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的芳纶织物染色的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绿色环保芳纶染色领域。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利用染料的光反应例如光共聚合和光致交联对织物进行染色。并且染色可以在室温不加盐条件下进行,非常有利于环境保护。接枝率和染色深度主要受紫外线照射能量、染料和光敏引发剂浓度、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染料摩尔比等因素的影响。本发明采用亲水性单体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和含α‑溴丙烯酰胺基活性染料接枝共聚到芳纶织物上,可以有效地改善芳纶织物染色性能,达到了织物色泽鲜艳,耐摩擦色牢度较高,水洗色牢度一般的效果。从而在不破坏芳纶性能的前提下实现芳纶织物的环保染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绿色环保芳纶染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绿色环保的芳纶织物染色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间位芳纶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合成纤维,具有比强度高、高模量、耐高温、抗多种有机溶剂、重量轻以及阻燃性能优异等优良性能。但是由于芳纶分子结构紧密,具有很高的玻璃化温度,结晶度和取向度都很高,所以导致常规染色方法难以染色。尽管提高芳纶有限溶胀的方法包括液氨预处理,添加载体与各种膨胀剂可以实现溶剂染色,但是这些染色方法均存在染色颜色浅,色牢度差,强度下降,助剂去除困难,染色时间长、温度高的缺点。
紫外线引发的表面接枝共聚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改善纺织品表面性能的方法。光活性染色是利用某些染料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光反应性,例如,通过光聚合、光接枝和光交联过程,形成聚合交联网状结构的染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芳纶织物由于结晶度和取向度很高,使用传统的染色方法染色通常难以实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的芳纶织物染色的方法—紫外线光活性染色。本发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利用染料的光反应例如光共聚合和光致交联对织物进行染色。采用亲水性单体和光活性染料接枝共聚到芳纶织物上,可以有效地改善芳纶织物染色性能,达到织物色泽鲜艳,水洗色牢度较高的效果。从而在不破坏芳纶性能的前提下实现芳纶织物的环保染色。本发明染色后的芳纶织物,色泽鲜艳,水洗色牢度较高,力学性能变化较小等优点。并且染色可以在室温不加盐条件下进行,非常有利于环境保护。
本发明通过将亲水性单体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和含α-溴丙烯氨基活性基团的染料接枝共聚到芳纶织物。考察紫外线照射能量、共聚单体浓度、光敏引发剂浓度、染料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和染色深度的影响,从而确定芳纶织物紫外线光活性染色最佳工艺。
本发明紫外线光接枝的过程将烘干后的芳纶织物浸渍在含有水、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光活性染料、光敏引发剂4-苯甲酰苯甲酸和润湿剂的溶液中,然后以60%的压液率在压辊上进行挤压,浸轧后的芳纶织物采用紫外线进行照射,紫外线照射能量通过传送带运行圈数进行调节,照射后的芳纶织物进行皂洗和水洗,最后将接枝后的芳纶织物进行烘干。本发明染色后的芳纶织物,色泽鲜艳,水洗色牢度较高。这也是本发明的特点所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的芳纶织物染色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光敏引发剂、亲水性单体、活性染料按一定浓度混合均匀,所述光敏引发剂的浓度为0~20%,所述活性染料的浓度为1~12%,所述亲水性单体与活性染料的摩尔比为0~9:1;
(2)将烘干后的芳纶织物浸渍在步骤(1)所得的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芳纶织物放置于压辊上进行挤压,所述挤压的压液率为60~65%;
(3)将步骤(2)挤压后的芳纶织物在紫外灯下进行照射,所述紫外灯照射能量为5~25J/cm2,即得。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的光敏引发剂为4-苯甲酰苯甲酸,二苯甲酮。
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的亲水性单体为二甲基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乙烯基吡咯烷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工业大学,未经大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1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