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预制件拼装台车的驱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99561.8 | 申请日: | 201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9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马伟斌;王志伟;郭小雄;张胜龙;唐祺超;赵鹏;杜晓燕;程爱君;安哲立;赵洪勇;付兵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40 | 分类号: | E21D11/40;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姜海荣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桥 台车 驱动装置 液压马达 升降液压油缸 预制件拼装 支撑板 驱动 隧道 同一水平面 铰接连接 驱动车轮 转向电机 自由转向 输出端 预制件 吊装 车轮 行进 灵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预制件拼装台车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与台车连接,驱动装置包括:上连接桥和下连接桥,上连接桥和下连接桥一端铰接连接,上连接桥另一端与台车连接,下连接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两端均连接有驱动液压马达,驱动液压马达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车轮;其中,上连接桥和下连接桥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二者之间距离的升降液压油缸。通过在上连接桥和下连接桥之间设置升降液压油缸,可随时根据地面的高低,调节上连接桥和下连接桥之间的距离,使得台车处于同一水平面,保持高低一致性,并且更加灵活,利于预制件的吊装;驱动液压马达驱动车轮行进;上连接桥上还设置有转向电机,实现自由转向,灵活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隧道预制件拼装台车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施工对预制件的拼装一般采用台车吊装预制件进行拼砌,而台车的驱动一搬采用地面铺设钢轨,利用电机和减速机驱动轨道钢轮行进。此方案在便于铺设轨道的情况实施较为容易,但是其缺点是轨道铺设较为困难,需要保证轨道一定的平行度,并且只能沿着轨道行走,灵活性差,同时行走地面往往不平整,驱动装置不能根据地面的高低进行调节,不能保证台车高低的一致性,从而不利于预制件的吊装。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灵活性好的隧道预制件拼装台车的驱动装置,以根据地面的高低随时调节台车的高低,使台车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利于预制件的吊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灵活性好的隧道预制件拼装台车的驱动装置,以适应高低不同的地面环境,即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随时调节台车的高低,使台车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利于预制件的吊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预制件拼装台车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与台车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上连接桥和下连接桥,所述上连接桥所述下连接桥一端铰接连接,所述上连接桥另一端与所述台车连接,所述下连接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均连接有驱动液压马达,所述驱动液压马达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车轮;
其中,所述上连接桥和所述下连接桥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二者之间距离的升降液压油缸。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的隧道预制件拼装台车的驱动装置,通过在上连接桥和下连接桥之间设置升降液压油缸,可随时根据地面的高低,调节上连接桥和下连接桥之间的距离,使得台车处于同一水平面,保持高低一致性,并且更加灵活,利于预制件的吊装。
进一步的,还包括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上连接桥另一端,且所述转向电机的驱动端朝上设置与所述台车固定连接。通过转向电机,可实现台车的转向,使台车运行更加灵活性。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台车固定连接。连接板可增大与台车的接触面积,可有效支撑台车。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桥包括:第一中间板和两个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对称且一体连接在所述第一中间板两侧;
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一端与所述下连接桥铰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液压油缸的缸筒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中间板下表面,所述升降液压油缸的驱动端与所述下连接桥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连接桥包括:第二中间板、两个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对称且一体连接在所述第二中间板两侧,所述第一侧板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一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三侧板下端及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中间板端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另一端一体连接;
所述升降液压油缸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中间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95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