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孔爆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92847.3 | 申请日: | 2019-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3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谢承煜;巢磊;石东平;张孝强;王新丰;刘国军;曹杰;何利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D3/04 | 分类号: | F42D3/04;F42D1/00;E21C3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史明罡 |
地址: | 411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爆破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深孔爆破的方法,具体包括:根据预先设置的装药规则,在预先钻出的多排炮孔中装入以水袋为间隔的聚能药包;在每个炮孔的孔口设置由多个水袋堆积形成的第一水袋结构,并在自由面一侧悬挂第二水袋结构,以及在出矿巷道的出口位置设置第三水袋结构;在第一水袋结构、第二水袋结构和第三水袋结构中分别设置水袋起爆药;根据预先设置的起爆规则,起爆每排炮孔以及第一水袋结构、第二水袋结构或第三水袋结构。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时,一方面能够提高爆破后两侧充填体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采矿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水袋破裂时产生的水雾吸附爆破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进而能够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程爆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孔爆破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钻孔爆破是矿山开采、大型土石方工程等所必须的工艺环节。现有技术中,爆破时通常采用空气间隔装药的形式,从而使爆破震动对矿柱(也称边帮或充填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特别是深孔爆破时,爆破一次性使用药量大,产生的震动效应强,进而导致爆破后的开采、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矿柱倒塌的危险。此外,目前矿山开采时很多时候是仅仅考虑如何把资源快速高效的开采出来,而爆破过程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会随着通风系统被直接排到大气中,从而对环境产生危害。
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中的矿山爆破方法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深孔爆破的方法,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矿山爆破方法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深孔爆破的方法,包括:
根据预先设置的装药规则,在预先钻出的多排炮孔中装入以水袋为间隔的聚能药包;所述炮孔设置为与两侧充填体平行的四列,其中,靠近所述充填体的两列所述炮孔为降震孔,中间两列所述炮孔为主爆孔;所述降震孔中的所述聚能药包包含设置为预设角度的聚能槽结构,所述聚能槽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且关于圆心对称,两个所述聚能槽结构的中心线方向为与所述充填体平行;
在每个所述炮孔的孔口设置由多个水袋堆积形成的第一水袋结构,并在自由面一侧悬挂第二水袋结构,以及在出矿巷道的出口位置设置第三水袋结构;所述自由面为初次起爆后的矿石掉落的方向,所述第三水袋结构设置为塞满所述出矿巷道的出口;
在所述第一水袋结构、所述第二水袋结构和所述第三水袋结构中分别设置用于起爆所述第一水袋结构、所述第二水袋结构和所述第三水袋结构的水袋起爆药;
根据预先设置的起爆规则,起爆每排所述炮孔以及所述第一水袋结构、所述第二水袋结构或所述第三水袋结构。
可选的,所述根据预先设置的装药规则,在预先钻出的多排炮孔中装入以水袋为间隔的聚能药包,包括:
对于所述多排炮孔中的每个炮孔,依次循环执行预设操作,直至装满每个所述炮孔;所述预设操作包括:
在所述炮孔中装入预设长度的固定管,并在所述固定管中装满水袋;
在所述炮孔中装入预设长度的聚能药包并使所述聚能药包与所述固定管相连;其中每段所述聚能药包的长度均相等;每个装满的所述炮孔的孔底和孔口均为所述固定管。
可选的,设置在孔底和孔口位置的所述固定管的长度均大于设置在任意两段所述聚能药包之间的所述固定管的长度。
可选的,设置在所述降震孔的孔底位置的所述固定管的长度大于设置在所述主爆孔的孔底位置的所述固定管的长度。
可选的,设置在所述降震孔中的相邻所述聚能药包之间的间距小于设置在所述主爆孔中的相邻所述聚能药包之间的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28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