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台区相序与线户关系识别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89800.1 | 申请日: | 2019-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6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钦豪;刘斯亮;黄春艳;李杰;陈国培;何奉禄;晏寒婷;张诗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奔流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陈金普 |
地址: | 510670 广东省广州市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台区相序 关系 识别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台区相序与线户关系识别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台区各相低压出线的有功电流值、各电表的有功电流值和电压时序数据,以及配变低压侧三相母线的电压时序数据;根据上述电压时序数据划分电表的类型,获得电表集合;根据各相低压出线有功电流值、电表有功电流值和电压时序数据、配变低压侧三相母线电压时序数据以及电表集合,确定各相低压出线待归属的电表分类集合;每一类电表分类集合中,对任意电表集合进行组合,若组合后的有功电流值总和以及相低压出线i的有功电流值满足预设第一条件,则将组合后电表集合匹配为相低压出线i的电表分类集合Γ。本发明识别难度低,准确性较高,无需新增其他终端设备,操作性较强,运维压力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低压配电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台区相序与线户关系识别方法、台区相序与线户关系识别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的低压运维管理模式由于缺乏台区拓扑关系的支撑,易导致停电通知不及时、抢修复电不及时、低电压解决时间长或未解决、台区频繁异动、台区线损异常等问题,进而导致客户满意度指标低下。为此,研究配电台区“线-相-户”关系的识别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此问题,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主要可划分为注入信号法、数据标签法与数据分析法。其中,(1)注入信号法指的是通过注入电压或电流特征信号,根据台区内设备对信号的接收与反馈结果实现电气连接关系的识别。然而,该方法需要增加大量终端设备,投资量大,改造难度大,运维压力大。(2)数据标签法指的是根据台区各类设备的逻辑关系进行编码,实现台区拓扑关系变动管理。然而,该方法对施工质量、电子化移交的要求高,且运维压力大。可见,现有的台区识别方法识别难度大,识别成本高,且运维压力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台区识别方法识别难度大,识别成本高,且运维压力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台区相序与线户关系识别方法、台区相序与线户关系识别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一种台区相序与线户关系识别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台区各相低压出线的有功电流值、所述目标台区的各电表的有功电流值和电压时序数据,以及配变低压侧三相母线的电压时序数据;
根据所述电表的电压时序数据以及配变低压侧三相母线的电压时序数据划分电表的类型,获得电表集合;
根据所述各相低压出线的有功电流值、所述电表的有功电流值以及所述电表集合,确定各相低压出线待归属的电表分类集合;
每一类各相低压出线待归属的电表分类集合中,对任意的电表集合进行组合,若对于任意时刻t,组合后电表集合的有功电流值总和以及相低压出线i的有功电流值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则将组合后电表集合匹配为所述相低压出线i的电表分类集合Γ;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如下:
其中,m=1,2,...,M,k=1,2,...,K;T为总的时刻数;M为电表的总数;K为电表集合的总数;hpm,t为电表m在时刻t的有功电流值;为相低压出线i在时刻t的有功电流值;Ωk为第k类电表集合;ξ为电流匹配的相对误差允许值。
一种台区相序与线户关系识别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台区各相低压出线的有功电流值、所述目标台区的各电表的有功电流值和电压时序数据,以及配变低压侧三相母线的电压时序数据;
分类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表的电压时序数据以及配变低压侧三相母线的电压时序数据划分电表的类型,获得电表集合;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相低压出线的有功电流值、所述电表的有功电流值以及所述电表集合,确定各相低压出线待归属的电表分类集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奔流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奔流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98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