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料显热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84254.2 | 申请日: | 2019-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8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金卫文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循环 风通道 显热回收装置 集风装置 热风通道 物料通道 壳体 冷却风进口 体内 出风口 出料口 进风口 进料口 冷却风出口 高温物料 冷却效率 热风出口 中部位置 冷却风 烧结矿 排出 连通 余热 回收 外部 | ||
本发明涉及烧结矿生产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温物料显热回收装置。该物料显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壳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位于壳体内且连通进料口和出料口的至少一个物料通道,物料通道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形成在壳体内的外环部分的冷却循环风通道,冷却循环风通道的冷却风进口与外部的集风装置相连通,冷却循环风通道的冷却风出口与进风口相连通;以及形成在壳体内的中部位置且与出风口相连通的热风通道,热风通道的热风出口与集风装置相连通。其中,冷却风经冷却循环风通道进入物料通道后,经热风通道排出至集风装置,再通过冷却风进口进入至冷却循环风通道内。本发明能够提高冷却效率的同时有效的对余热进行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烧结矿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温物料显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高温物料常需要冷却到一定温度以便于其进行后续的输送、贮存以及加工等工序。对于高温的固态物料(例如高温烧结矿、高温球团矿或高温焦等)的冷却方式,通常情况下为料风与物料接触直接换热,即高温物料由冷却装置的进料口进入后,通过负压将自然风吸入冷却装置内部以对物料直接冷却。然而,该冷却方式一般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方面,高温物料与冷却风之间换热不充分,冷却风要有足够风压、风量,才能达到良好的冷却效果,从而使得高温物料的冷却不理想或风机的电耗高;另一方面,冷却风直接穿过料层,热交换时间短,达不到良好的换热效果,从而影响了冷却风取热的质与量,进而使得高温物料的热能回收差。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急需寻求一种高温物料显热回收装置,使其能够在提高对高温物料的冷却效率的同时有效的对高温物料的余热进行回收。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在提高对高温物料的冷却效率的同时有效的对高温物料的余热进行回收,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物料显热回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物料显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壳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位于壳体内且连通进料口和出料口的至少一个物料通道,物料通道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形成在壳体内的外环部分的冷却循环风通道,冷却循环风通道的冷却风进口与外部的集风装置相连通,冷却循环风通道的冷却风出口与进风口相连通;以及形成在壳体内的中部位置且与出风口相连通的热风通道,热风通道的热风出口与集风装置相连通。其中,冷却风经冷却循环风通道进入物料通道后,经热风通道排出至集风装置,再通过冷却风进口进入至冷却循环风通道内。
进一步地,物料通道包括位于其顶部的进料段和位于其底部的出料段,以及位于进料段和出料段之间的物料冷却段,冷却循环风通道包括形成在壳体与物料冷却段之间的第一循环风通道。
进一步地,冷却循环风通道还包括形成在壳体与进料段之间的第二循环风通道。
进一步地,物料显热回收装置还包括位于壳体与物料冷却段的下段之间且与冷却循环风通道相互独立的补风通道,补风通道的补风进口与大气环境相连通的,补风通道的补风出口与物料通道的进风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冷却循环风通道还包括形成在壳体与出料段之间的第三循环风通道,第三循环风通道与补风通道相互独立。
进一步地,补风进口和/或冷却风进口处设置有用于调节进风量的调节装置。
进一步地,热风出口位于热风通道的顶部或底部,补风进口位于补风通道的底部,冷却风进口位于冷却循环风通道的底部。
进一步地,物料通道的个数为多个,且多个物料通道间隔设置在热风通道的外周。
进一步地,各物料通道的进料段均设置成连接壳体的顶部和物料冷却段的进料管,各物料通道的出料段处均设置成连接壳体的底部和物料冷却段的出料管,其中,各进料管形成有多个进料口或各进料管朝向热风通道的方向延伸以形成一个进料口,各出料管形成有多个出料口或各出料管朝向热风通道的方向延伸以形成一个出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42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