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活化延迟荧光分子材料及其合成方法、电致发光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75737.6 | 申请日: | 2019-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7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71/16 | 分类号: | C07D471/16;C07D498/16;C07D513/16;C09K11/06;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黄威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分子 热活化 延迟 羰基 速率常数 合成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电致发光器件 超大平面 发光光谱 共振效应 有效抑制 能隙 跃迁 窄化 辐射 表现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活化延迟荧光分子材料及其合成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合成一系列含氮‑羰基类热活化延迟荧光分子,而含氮‑羰基类热活化延迟荧光分子由于具有分子内多重共振效应,能够很好地窄化发光光谱。而且含氮‑羰基类热活化延迟荧光分子具有超大平面,能够表现出大的刚性,使得分子具有高的系间窜越速率常数和反系间窜越速率常数,能够有效抑制由于能隙规则导致的辐射跃迁速率的降低,从而获得高的PLQY;同时增加了TADF材料的稳定性,能够提高器件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热活化延迟荧光分子材料及其合成方法、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ing-emitting diodes,OLEDs),由于主动发光、可视角度大、相应速度快、温度适应范围宽、驱动电压低、功耗小、亮度大、生产工艺简单、轻薄、且可以柔性显示等优点,在OLED显示和照明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吸引了科研工作者和公司的关注。目前,三星、LG已经实现OLEDs应用在手机上。在OLED中,发光层材料的优劣是OLED能否产业化起决定作用。通常的发光层材料由主体和客体发光材料,而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和寿命是发光材料好坏的两个重要指标。早期的OLED发光材料为传统荧光材料,由于在OLED中单重态和三重态的激子比例为1:3,而传统荧光材料只能利用单重态激子发光,因此,传统荧光材料的OLED理论内量子效率为25%。金属配合物磷光材料由于重原子的自旋轨道耦合效应,使得其能够实现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的100%利用率;并且现在也已经用在红光和绿光OLED显示上。但是,磷光材料通常要使用重金属Ir、Pt、Os等贵重金属,不仅成本高,而且毒性较大。此外,高效、长寿命的磷光金属配合物材料仍旧是极大的挑战。2012年,Adachi等人提出了“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机理的纯有机发光分子,通过合理的D-A结构分子设计,使得分子具有较小的最低单重态和三重能级差(ΔEST),这样三重态激子可以通过反系间窜越(RISC)回到单重态,再通过辐射跃迁至基态而发光,从而能够同时利用单、三重态激子,可以实现激子的100%的利用率,同时不需要重金属的参与。并且TADF材料结构设计丰富,其材料大部分物理性质容易调节,以获得满足要求的高效、长寿命的有机发光材料。
对于TADF材料,小的ΔEST以及高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是制备高效率OLED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TADF材料的发光谱半峰宽(FWHM)比较宽,不利于顶发射器件效率的提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活化延迟荧光分子材料及其合成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合成一系列含氮-羰基类热活化延迟荧光分子,而含氮-羰基类热活化延迟荧光分子由于具有分子内多重共振效应,能够很好地窄化发光光谱。而且含氮-羰基类热活化延迟荧光分子具有超大平面,能够表现出大的刚性,使得分子具有高的系间窜越速率常数和反系间窜越速率常数,能够有效抑制由于能隙规则导致的辐射跃迁速率的降低,从而获得高的PLQY;同时增加了TADF材料的稳定性,能够提高器件的寿命。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热活化延迟荧光分子材料,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其中,X包括碳、氧、硫;R基团包括芳基、烷基芳基及含氮芳基。
进一步地,所述热活化延迟荧光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式包括如下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757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