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缓粘结预应力UHPC永久模板的双向预应力无配筋组合梁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4006.1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42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全;胡玉庆;贺志启;姚一鸣;刘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00 | 分类号: | E01D2/00;E01D21/00;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粘结 预应力 uhpc 永久 模板 双向 无配筋 组合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缓粘结预应力UHPC永久模板的双向预应力无配筋组合梁及施工方法,包括高性能混凝土预制的顶板、缓粘结预应力UHPC永久模板、自养护混凝土和竖向缓粘结预应力筋;缓粘结预应力UHPC永久模板包括腹模、端头插板以及底座板;竖向缓粘结预应力筋穿过顶板、向下延伸并插入底座板;底座板预埋有纵向缓粘结预应力筋;组合梁的梁腹内腔填充自养护混凝土,去掉了传统钢筋,充分发挥UHPC材料特性。本发明避免了传统梁预制过程中拆模的复杂工艺,发挥UHPC耐久性高的优势,解决了传统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耐久性不足和纯UHPC梁结构造价高的问题,解决了传统预应力混凝土梁底板开裂问题,简化了工艺,提高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合梁及施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缓粘结预应力UHPC永久模板的双向预应力无配筋组合梁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梁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使用模板预制,钢筋绑扎复杂、施工工序繁琐,且混凝土浇筑质量不易控制。现有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病害调查发现,在服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病害严重,结构开裂、钢筋锈蚀等问题不仅影响桥梁的安全性,而且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水泥基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与力学性能,其拉压强度高,韧性和耐久性好,长期荷载作用下徐变小,不仅有利于桥梁朝轻质、大跨方向发展,而且可以避免结构开裂,增强桥梁严酷环境下的耐久性,降低后期维修养护成本,是土木工程桥梁领域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水泥基材料。现有研究表明,UHPC极限拉应变高和抗拉强度大,跨过裂缝的纤维桥联作用可替代部分钢筋,便于桥梁快速化施工。值得注意的是,UHPC虽然材料性能好,但是其材料的价格较高,自然养护条件下收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因此,要想实现UHPC在桥梁工程中的大规模推广,必须进行创新性应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缓粘结预应力UHPC永久模板的双向预应力无配筋组合梁,以UHPC作为永久模板材料,自养护混凝土填充梁腹板,在纵向和竖向施加预应力,无需配置传统的钢筋,充分发挥UHPC和混凝土的材料特性,优化梁结构形式,省去混凝土人工养护环节,解决了传统预应力混凝土耐久性差,易开裂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纯预应力UHPC梁造价高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施工方法,采用装配化施工,施工工艺简单,解决传统预应力混凝土梁施工周期长的问题。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缓粘结预应力UHPC永久模板的双向预应力无配筋组合梁,包括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预制的顶板和均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制的、作为永久性模板的腹模、端头插板以及底座板;顶板、底座板分别位于组合梁的上、下端,腹模沿组合梁长边方向、对称置于底座板上,端头插板沿组合梁短边方向、对称置于底座板上,顶板和底座板的长度相同,端头插板与腹模的高度相同;竖向缓粘结预应力筋穿过顶板、向下延伸并插入底座板,顶板、底座板上均设有竖向缓粘结预应力筋穿过位置相应的竖向预应力孔;底座板预埋有沿其长度方向的纵向缓粘结预应力筋;所述组合梁的梁腹内腔填充自养护混凝土,并与底座板、腹模、端头插板、顶板、纵向缓粘结预应力筋、竖向缓粘结预应力筋形成组合梁整体。
其中底座板、腹模和端头插板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为120~150MPa,纤维掺量为2%~4%;顶板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预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为50MPa。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底座板均预埋有连接钢筋,底座板两侧还设有锚固区间接钢筋,顶板上还预埋有顶板钢筋网。锚固区间接钢筋在底座板预制过程中预埋,布置满足局部区承载力和总体区抗裂设计的要求;连接钢筋连接自养护混凝土和顶板和底座板,连接钢筋的数量根据结构界面抗剪需求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设有供自养护混凝土浇入的浇筑孔;顶板和底座板上均分别设有与腹模、端头插板相适配的安装槽,安装槽包括底座板上的用于插入端头插板的横向插槽、用于插入腹模的纵向插槽以及顶板上的扣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40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