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公路无感支付系统及支付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62177.0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2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孙昊;郭旭周;张跃;许小伟;郭庆;胡鹏路;燕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机电仪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B15/06 | 分类号: | G07B15/06;G06Q20/32;H04W4/35;G06K9/3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淑静 |
地址: | 210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往车辆 卡口 高速公路 支付平台 支付系统 后台 手机信号 智能感知 感知 采集车辆图像 车辆通行 车辆图像 设备部署 数据匹配 通信网络 图像识别 用户匹配 用户行程 不停车 出入口 管控 车型 采集 记录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无感支付系统及支付方法,该支付系统包括智能感知设备和后台支付平台,智能感知设备部署在高速公路卡口,当过往车辆经过时采集车辆图像信息及手机信号,采集的数据经过通信网络发送到后台支付平台;后台支付平台根据接收的数据进行用户匹配,记录用户行程,并形成支付订单用于支付。本发明通过独创的5G感知与图像识别相结合,实现对高速公路卡口过往车辆的精准识别,通过手机信号感知与对车辆图像的车型、号牌识别,保证过往车辆数据被准确识别,同时发送数据至后台进行数据匹配并完成支付动作,整个过程中实现过往车辆保持80公里/小时以上速度不停车过卡口,有效提高高速公路卡口车辆通行效率,适用于各类出入口管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5G场景应用下的高速公路无障碍通行的无感支付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逐步取消高速公路收费站收费,改为采用新一代的不停车收费技术手段的要求下,传统的ETC或者二维码收费都需要减速或停车进行缴费,无法实现高速(80公里/小时以上)的不停车收费。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高速公路无感支付系统及支付方法,可实现高速不停车收费。
技术方案: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高速公路无感支付系统,包括智能感知设备和后台支付平台,所述智能感知设备部署在高速公路卡口,当过往车辆经过时采集车辆图像信息及手机信号,采集的数据经过通信网络发送到后台支付平台;所述后台支付平台根据接收的数据进行用户匹配,记录用户行程,并形成支付订单用于支付。
优选地,所述智能感知设备包括5G基站(1)、高清高速摄像机(2)、卡口信息采集汇集服务器(3)、图像处理边缘计算终端(4),5G基站(1)用于感知过往的手机信号并通过与运营商的核心网验证确保手机信息的合法性;高清高速摄像机(2)用于拍摄过往车辆的照片,并通过图像处理边缘计算终端(4)进行车辆车型识别及车牌识别;处理完的数据通过卡口信息采集汇集服务器(3)进行上传后台支付平台。
优选地,所述后台支付平台包括前置处理集群(5)、支付系统(6)、用户体系支撑系统(8)、无感信息匹配平台(9),前置处理集群(5)用于将高速卡口感知设备上传的数据进行分发;用户体系支撑系统(8)用于用户注册、用户数据的管理;无感信息匹配平台(9)用于对前置处理集群(5)分发的数据进行匹配,根据手机信息与车辆信息在已注册的用户库中进行匹配查询,并将匹配结果发送给支付系统(6);支付系统(6)用于进行订单的生成及支付管理。
优选地,所述后台支付平台还包括图像分析处理服务器(10),所述图像分析处理服务器(10)用于根据图像识别算法进行车辆照片的二次验证及记录。
优选地,所述后台支付平台还包括数据分析处理服务器(7),所述数据分析处理服务器(7)用于对每笔交易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有异常的数据并提供人工核验。
优选地,所述前置处理集群(5)通过负载均衡选取空闲的匹配服务进行车辆信息匹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高速公路无感支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在无感支付系统上注册信息,上传手机号及车辆信息,包括车型和车牌号,系统后台记录注册信息,生成用户支付账号,并存储用户关联数据;
S2、当用户开车经过高速卡口上高速时,由设置在卡口的5G基站捕获经过的手机信号数据,同时架设在卡口的高速高清摄像机拍摄过往车辆的车型及车牌图片数据,将两种数据进行汇总后上传到后台支付平台;后台支付平台接收到卡口传到的数据通过已注册的用户库,进行车牌与手机信号的匹配,匹配成功后记录行程初始地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机电仪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南京熊猫机电仪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21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联网远程监控车载导航一体机
- 下一篇:一种考勤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