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鸡传染性鼻炎(A型+B型+C型)、鼻气管鸟疫杆菌病(A型)二联灭活疫苗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2919.1 | 申请日: | 2019-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8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军;陈辉;贾爱琴;张娣;马珊珊;宋晓飞;赵远;王蕾;徐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9/102 | 分类号: | A61K39/102;A61K39/116;A61K39/02;A61P31/04;A61P11/02;A61P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5 | 代理人: | 郑明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染性 鼻炎 气管 杆菌 二联 疫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鸡传染性鼻炎(A型+B型+C型)、鼻气管鸟疫杆菌病(A型)二联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自行分离鉴定的副鸡禽杆菌A型、B型、C型菌种,鼻气管鸟疫杆菌A型菌株,分别接种适宜培养基培养,收获培养物,经甲醛溶液灭活后浓缩,几种抗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加入矿物油佐剂乳化制备而成。本发明所提供的疫苗能够有效预防由副鸡禽杆菌A型、B型、C型菌引起的鸡传染性鼻炎以及由鼻气管鸟疫杆菌A型菌引起的鸡鼻气管鸟疫杆菌病。这两种疫病都属于鸡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症状相似,危害很大,本发明可以同时防控两种疫病,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鸡传染性鼻炎(A型+B型+C型)、鼻气管鸟疫杆菌病(A型)二联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兽用生物制品领域。
背景技术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禽杆菌(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引起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可以引起鸡眶下窦及周围肿胀、流鼻涕、流泪及育成鸡生长不良和产蛋鸡产蛋下降10%~40%,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根据Page的凝集试验分型方案,副鸡禽杆菌可分为A、B、C三个血清型。A、B、C型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我国于1986年由冯文达首次报道本病,用玻片凝集、HA和HI试验证明分离到的副鸡禽杆菌为血清型A型菌株(冯文达,北京鸡传染性鼻炎病原菌分离及鉴定[J],微生物学通报,1987,5:216-219.)。此后陆续报道从我国分离鉴定出副鸡禽杆菌A型、B型、C型菌。2015年~2016年,赵国生等从全国各地送检病鸡中分离得到77株细菌,经分离鉴定、PCR方法检测确定为副鸡嗜血杆菌,进一步利用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分型,结果:A型10株,B型63株,C型4株(赵国生,何晓玲,关飞等,2015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鸡传染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家禽,2016,38(16):77-79.)。
副鸡禽杆菌分为A型、B型、C型3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间免疫关系相距较远。2006~2017年间我公司实验室从山东、河北等地区分离了41株副鸡禽杆菌菌株,其中血清A型28株、B型10株、血清C型3株。流行病学结果表明我国存在A、B、C三个血清型菌株引起的鸡传染性鼻炎,研制的疫苗中需包含三种血清型菌株。
鼻气管鸟疫杆菌病是由鼻气管鸟疫杆菌(Ornithobacterium rhinotracheale,ORT)引起的禽呼吸道细菌病。鼻气管鸟疫杆菌病主要引起鸡呼吸系统发病,临床表现精神沉郁、采食减少,一过性流鼻涕、打喷嚏、面部水肿;常发生坏死性肺炎、气囊炎、支气管炎,常合并、继发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从而引起急性死亡,危害很大,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新病。
Charlton等1993年首先对鼻气管鸟疫杆菌进行了鉴定。陈小玲等从我国分离鉴定出鼻气管鸟疫杆菌(陈小玲、宋程等,鼻气管鸟疫杆菌中国株的鉴定,中国家禽,2004年第26卷第18期),利用琼脂扩散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将分离株分成18个血清型,用A~R依次命名,其中血清A型是迄今最流行的血清型。鸡源分离株大多是A型,从火鸡体内分离的菌株多为A、B和D型,所有血清型(A、B、C、D、E)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赵鹏,李佳,谢琛,等.家禽鼻气管鸟疫杆菌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5,37(6):37-41.)。赵鹏,李佳,谢琛等报道对我国多个地区的鸡群血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家禽品种均有不同程度感染。(赵鹏,李佳,谢琛,等.家禽鼻气管鸟疫杆菌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5,37(6):37-41.)。
2013~2016年间,我公司实验室从广东、广西、云南、山东地区送检的病料分离出6株鼻气管鸟疫杆菌,经血清型鉴定,均为A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未经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29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