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用于储层漏失的堵漏剂及堵漏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51746.1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9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卉;刘振东;李公让;张敬辉;周守菊;明玉广;陈健;夏晔;周晓蕾;李萌;葛庆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467 | 分类号: | C09K8/467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李勇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漏失 堵漏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储层漏失的堵漏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可再生纤维3‑8、蛭石粉20‑30、纳米颗粒1‑4、石墨颗粒6‑14、核桃壳4‑9、碳酸钙5‑12、聚阴离子纤维素PAC‑HV 0.3‑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有可用于储层漏失堵漏剂的堵漏浆,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膨润土1~3重量份;水16~20重量份;聚丙烯酰胺0.2‑0.5重量份;聚醚改性有机硅0.1~0.3重量份;可用于储层漏失堵漏剂0.5~1.5重量份。本发明具有原料来源广泛、无毒无污染、易于降解、施工工艺简便、流变性能好、对储层污染小,不会对储层造成伤害,堵漏成功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钻井助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于储层漏失的堵漏剂及堵漏浆。
背景技术
钻井工程中井漏是指钻井液从井眼漏入地层的现象。井漏常发生在钻井过程中或者起下钻过程中,是石油天然气钻探过程中普遍存在、经常遇到的复杂问题。由于井漏引起的井下复杂事故,对钻井、完井施工危害极大。钻井作业中,一旦发生井漏,不仅延误时间,损失钻井液,损害油气层,干扰地质录井工作,而且还可能引起井壁失稳,导致井塌、卡钻、井喷等一系列复杂情况与事故,甚至导致井眼报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当漏失发生在产层处时,漏失的处理变得更加复杂化,若处理不当很容易损害产层,影响投产后的产量,降低油层的开采率。
近年来,堵漏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常规水泥堵漏和桥接材料堵漏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些新型复合桥接堵漏剂、高效失水堵漏剂、暂堵剂、化学堵漏剂、单项压力封闭剂等几大类数十种堵漏材料。但是这些堵漏材料存在:多数材料对产层有潜在的伤害,除水泥外,“堵漏强度不高”,在钻井中可能因高压差被再次压漏,存在着施工周期长、需反复施工等缺点。
目前常用的堵漏方法是桥接堵漏和水泥堵漏。水泥浆封堵裂缝及溶洞漏失地层时,初、终凝时间难以掌握,施工风险大,极易发生高密度的水泥浆快速漏失及速凝水泥浆快速固化难题,导致钻具固死卡钻等井下事故,造成很大经济损失。桥接堵漏主要是利用多种堵漏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制堵漏浆,进而堵塞裂缝、孔隙通道,通过架桥、支撑、连接、封堵、填充等作用来堵塞漏层,其关键技术在于堵漏剂中颗粒尺寸的分布是否和漏失通道直径相匹配,然而在钻井过程中,有时不能准确掌握漏失地层的裂缝宽度和孔隙尺寸,无法优选和确定堵漏剂的配方,从而增加了成功施工的不确定性,降低了堵漏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施工工艺简便、流变性能好,不会对储层造成伤害,堵漏成功率高的可用于储层漏失的堵漏剂及堵漏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首先是:
一种可用于储层漏失的堵漏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可再生纤维3-8、蛭石粉 20-30、纳米颗粒1-4、石墨颗粒6-14、核桃壳4-9、碳酸钙 5-12、聚阴离子纤维素(PAC-HV) 0.3-1。
所述可再生纤维包括天然纤维素纤维和可再生纤维素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纳米颗粒为纳米二氧化硅、纳米蒙脱土、纳米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其次是:
一种包含有可用于储层漏失堵漏剂的堵漏浆,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膨润土1~3重量份;水16~20重量份;聚丙烯酰胺0.2-0.5重量份;聚醚改性有机硅 0.1~0.3重量份;可用于储层漏失堵漏剂0.5~1.5重量份。
本发明的可用于储层漏失的堵漏剂中所含可再生纤维可自行降解、无毒无污染,同时配方中各组分易于酸溶分解,适用于储层漏失的堵漏,具有施工工艺简便、流变性能好、对储层污染小,不会对储层造成伤害,堵漏成功率高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17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