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蛋白修饰的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50247.0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2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许为康;顾珩;刘群峰;黄德群;陈军;刘朋;周新婷;李斌;李桂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13/02 | 分类号: | B01J13/02;C08L67/04;C08L89/00;C08L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刘桐亚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蛋白 修饰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蛋白修饰的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聚合物微球技术领域。蛋白修饰的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包括蛋白结合溶质和包覆于蛋白结合溶质上的蛋白修饰聚合物,其中,蛋白修饰聚合物是由蛋白和聚合物反应而得;该制备方法通过采用蛋白修饰聚合物对蛋白结合溶质进行包覆以形成聚合物微球,利用该蛋白修饰聚合物对蛋白结合溶质进行包覆形成微球材料,由于蛋白对蛋白结合溶质的作用使微球材料在应用时能达到长久缓释的效果,有效降低了突释效应,可以作为优良的缓释材料得到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微球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蛋白修饰的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聚合物微球通常是指形状为球形的高分子聚集体,一般直径在纳米至微米尺度。目前应用于该类微球的材料主要有无机材料、天然高分子及合成高分子,按照降解性能又分为降解类材料及非降解类材料。聚酯类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聚乙醇酸、聚ε-己内酯、聚β-羟基丁酸、聚β-羟基戊酸以及它们的共聚物。乳酸-乙醇酸的共聚物是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应用于临床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目前,利用蛋白结合类溶质制备微球材料主要采用传统的装载模式,如中国专利CN201910276078、中国专利CN201910066613、中国专利CN201611014952等。但是,现有技术普遍存在着应用时突释效应较强的问题,而且工艺较为复杂难以进行产业化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蛋白修饰的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旨在降低应用时的突释效应,达到长久缓释的效果,可以作为缓释材料得到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蛋白修饰的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利用蛋白修饰聚合物对蛋白结合溶质进行包覆制备微球材料,能够在应用时有效降低突释效应、增强缓释和控制释放的作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蛋白修饰的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包括能与蛋白结合的蛋白结合溶质和包覆蛋白结合溶质的蛋白修饰聚合物,其中,蛋白修饰聚合物是聚合物经蛋白修饰而得。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蛋白修饰的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蛋白修饰聚合物对蛋白结合溶质进行包覆以形成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
本发明还提出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在作为缓释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蛋白修饰的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的有益效果是:其通过蛋白对聚合物进行化学修饰形成蛋白修饰聚合物,利用该蛋白修饰聚合物对蛋白结合溶质进行包覆形成微球材料。发明人发现,由于蛋白对蛋白结合溶质的作用使微球材料在应用时能达到长久缓释的效果,有效降低了突释效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蛋白修饰的聚合物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通过采用蛋白修饰聚合物对蛋白结合溶质进行包覆以形成聚合物微球,方法简便易行适合于工业化应用,制备得到的微球材料缓释性能好,突释效应很低,可以作为优良的缓释材料得到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体外溶质释放行为的测试结果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体外溶质释放行为的测试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02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