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烤烟用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的一体对接炉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40240.0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9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安;范艺宽;韦凤杰;张同庆;苏新宏;赵世民;陈彦春;马京民;李建华;宋朝鹏;段史江;史飞龙;何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许昌同兴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B3/10 | 分类号: | A24B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浩联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0 | 代理人: | 畅晓莹;李荷香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框架 绞龙 传动轴承 生物质成型颗粒 生物质颗粒 动力电机 送料通道 燃烧器 出风 料斗 烤烟 燃料 充分燃烧 吹风降温 有效传递 点火棒 下料口 右侧面 底端 风室 卡设 开孔 垂直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烤烟用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的一体对接炉,包括设备框架和安装在设备框架内部顶端的料斗,所述料斗的下料口处安装有送料通道,送料通道内部卡设大小绞龙板传动轴承,所述大小绞龙板传动轴承的头部连接有进料动力电机,所述进料动力电机固定在设备框架内部底端,所述大小绞龙板传动轴承的尾部置于燃烧器内,所述燃烧器安装在设备框架右侧面底端的开孔内;本装置采用大小双绞龙保证了生物质颗粒的完整性,点火棒和拨火棒在风室中吹风降温,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年限;水平出风和垂直出风不仅保证了热量的有效传递也使得生物质颗粒可以充分燃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烤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烤烟用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的一体对接炉。
背景技术
虽然密集烤房较以往普通烤房在装烟容量和烘烤性能等方面得到明显的提升,但是提供热源的燃料,仍然采用传统上以燃煤为主的“一房一炉、单炉单烤”供热,所占比超过95%。燃料的供热普遍采用直接燃烧的方式,即人工把煤炭添加到供热设备的炉膛内引燃,助燃空气从炉蓖下方的炉体内进入,燃料的颗粒接触氧气后燃烧产生热量,然后经过散热管道向烤房加热室内散发热量,最后通过烟囱排放到外界环境中。于是,烟叶在密集烤房内烘烤的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CO、NO、NO2、SO2和粉尘等经烟囱排入大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国家烟草专卖局尽量提倡使用清洁能源供热代替燃煤烤烟供热,尤其力推φ0.8~1.0cm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
然而,这种在我国沿用上百年的烧煤烤烟烘烤模式,一直以来占主导地位。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烤烟的密集烤房保有量达到94.80万座。与此同时,为了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对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烘烤的管理要求,各地加强了单座密集烤房之间的联体和群体建设,包含在10座、50座甚至200座以上的单个密集烤房群体数量占烤房总量的79.62%,密集烤房群体集中建设和工厂化管理操作已经成为我国烤烟烘烤的主题,大部分密集烤房的供热设备正在使用中。
因此,针对现有燃煤供热设备的标准炉膛和散热结构,有必要设计一种生物质燃料的整体炉膛对接炉膛,代替燃煤供热烤烟,完成现有烘烤方式的升级换代。
现有设备存在以下缺点:
一、现有设备多采用单螺旋绞龙,绞龙在送料过程中容易挤压生物质颗粒,造成生物质颗粒破碎;
二、除渣杆、点火器未做隔温处理,长时间使用后,除渣杆和点火器在高温烘烤下,容易变形,降低设备的使用年限;
出风方式设置不合理,容易造成火焰在燃烧室内环绕,不易将热量向外传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烤烟用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的一体对接炉,为解决传统烤烟燃煤出现污染空气的问题,在现有国家烟草专卖局规范的燃煤炉膛未达到使用年限仍可利用的情况,利用现有成熟的技术,根据生物质固体燃料的燃烧特点,一种对接的配套设施,保证烟叶能够正常烘烤的前提下,利用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直接替代燃煤燃烧供热,达到节能减排和烘烤用工的效果;本装置采用大小双绞龙保证了生物质颗粒的完整性,点火棒和拨火棒在风室中吹风降温,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年限;水平出风和垂直出风不仅保证了热量的有效传递也使得生物质颗粒可以充分燃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烤烟用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的一体对接炉,包括设备框架和安装在设备框架内部顶端的料斗,所述料斗底部开设有下料口,料斗的下料口处安装有送料通道,送料通道内部卡设大小绞龙板传动轴承,所述大小绞龙板传动轴承的头部连接有进料动力电机,所述进料动力电机固定在设备框架内部底端,所述大小绞龙板传动轴承的尾部置于燃烧器内,所述燃烧器安装在设备框架右侧面底端的开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许昌同兴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农业大学;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许昌同兴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02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