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轮式采血管准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8067.0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8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兆兵;谢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翌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5/42 | 分类号: | B65G65/42;B65G47/82;B65G29/00;A61B5/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轮 血管 准备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医疗采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轮式采血管准备装置,包括:存储机构、移出机构、输送机构、位移机构,所述存储机构为竖立设置的圆环状仓体,移出机构设置在存储机构圆环状仓体的上部,靠近存储机构设置,输送机构靠近圆环状存储机构的轴心一侧水平设置,其一端位于移出机构下端一侧,另一端由圆环状存储机构中空部伸出向外水平延伸设置,位移机构设置在圆环状存储机构中空部,对应输送机构设置在圆环状存储机构轴心另一侧;该转轮式采血管准备装置,可同时存储多种规格的采血管,并只使用一个移出装置来移出多个存储装置中的采血管,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采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轮式采血管准备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院、体检中心等血液检测部门中,均使用真空管采血管进行采血,大量的真空采血管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患者的需求,把不同真空采血管由储存装置拿出,送至贴标装置,再送至采血工位,在此过程中,容易人为的发生掉落、碰撞等现象造成真空采血管损伤及污染,需要更换新的真空采血管,增加了使用成本;且不可避免的产生人为的差错,造成医患纠纷;同时,为了存储多种不同规格的采血管,需要配备多个存储装置及移出装置,致使设备体积增加,制造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轮式采血管准备装置,该转轮式采血管准备装置,可同时存储多种规格的采血管,并只使用一个移出装置来移出多个存储装置中的采血管,避免了掉落、碰撞等现象造成真空采血管的损伤、污染,以及人为差错产生的医患纠纷,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一种转轮式采血管准备装置,包括:存储机构、移出机构、输送机构、位移机构,所述存储机构为竖立设置的圆环状仓体,移出机构设置在存储机构圆环状仓体的上部,靠近存储机构设置,输送机构靠近圆环状存储机构的轴心一侧水平设置,其一端位于移出机构下端一侧,另一端由圆环状存储机构中空部伸出向外水平延伸设置,位移机构设置在圆环状存储机构中空部,对应输送机构设置在圆环状存储机构轴心另一侧;
所述存储机构包括:外壳、内壳、环形侧板、隔板、存储腔,所述外壳及内壳均设置为圆管状,该内壳嵌套在外壳内,与外壳同轴设置,该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有环形空腔,环形侧板设置有两块,其内侧分别与内壳两端相抵接,其外侧分别与外壳两端相连接,隔板设置有多个,在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的环形空腔内呈环形阵列设置,其外端固接在外壳内壁上,内端与内壳外周侧呈相互靠近状态设置,该存储腔设置有多个,为外壳与内壳之间形成的环形空腔被隔板分割后形成多个空腔,该内壳上端一侧,沿外周侧朝向轴心开设有矩形通孔;
所述移出机构包括:滑板、弧形伸缩板、弧形齿条、支撑板一、传动齿轮一、伺服电机一,该滑板上端与内壳上端开设的矩形通孔一端相连接,另一端朝向存储机构轴心延伸,靠近输出机构一端上方设置,该弧形伸缩板一端靠近滑板设置,其靠近另一端外侧向内设置有凹槽,该凹槽上端与内壳内侧壁相抵接,弧形齿条设置在弧形伸缩板内侧壁上,支撑板一为呈平置的L形结构,其向上的一端设置在内壳内侧壁上,另一端朝向矩形通孔延伸水平悬置在内壳中空部,传动齿轮一及伺服电机一均设置在支撑板一悬置于内壳中空部的一端,该传动齿轮一与弧形齿条相咬合;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支撑板二、传送带、电机、挡板,该支撑板二水平设置在内壳轴心下方,其两侧均设置在内壳内侧壁上,电机设置在支撑板二一侧,其前端与传送带一端相连接,传送带通过两块竖立的支撑板三设置在支撑板二上,挡板有两块,分别设置在两块支撑板三上端;
所述位移机构包括:环形内齿条,传动齿轮二、伺服电机二,该环形内齿条一端与环形侧板同轴设置在环形侧板靠近内侧的外端面上,传动齿轮二及伺服电机二通过安装块设置在支撑板二上,该传动齿轮与环形内齿条相咬合。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开设有多个上料口,该多个上料口对应多个存储腔设置,每个存储腔均设置有一个上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翌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翌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80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