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砂壶生产用练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0727.0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87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鸣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1/16 | 分类号: | B28C1/1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智汇聚晨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09 | 代理人: | 曹丽敏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砂壶 生产 用练泥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紫砂壶生产设备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紫砂壶生产用练泥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顶面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底座、伸缩电机以及套筒,所述底座的顶两侧对称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与设置于工作台底面的滑槽对应,所述工作台底面的中部嵌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与安装于底座上的齿轮啮合,所述齿轮与设置于底座内部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通过伸缩电机带动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木槌运动,使得木槌能够模拟手工的练泥方式,木槌能够反复快速的捶打、挤压泥料,同时为了便于木槌能够全面的捶打泥料,工作台还可以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沿着滑轨往复移动,实现待捶打泥料的调整,保证了练泥的品质和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紫砂壶生产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紫砂壶生产用练泥装置。
背景技术
紫砂壶是一种独特的陶土工艺品,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紫砂壶制作成坯过程中,练泥是成坯的最后一道工序,练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品的气孔率、收缩率以及吸水率,练泥的好,烧结后的成品的表面肌理以及实用功能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现如今练泥大多采用练泥的练泥设备,练泥设备通过对泥料进行挤压,排出泥料中的空气后,再进行毛坯的制作,但是机械练制的泥料其颗粒呈定向排列,泥料中潜伏着应力,这些应力会在高温烧成中释放出来,使坯件各部位呈不均一收缩,从而引起制品收缩、变形率加大,相比于手工练泥,表面肌理以及实用功能都会逊色很多。
专利文献CN109382910A提供的产品通过练泥机进行练泥,采用两根反向转动的传动轴,快速进行练泥操作,再将练好的泥通过挤出模挤出,该方案仅仅增加了一个传动轴,练泥的过程依然是通过传动轴对泥料进行恒定方向的搅拌、挤压,未产生意料不到的效果,因此同样存在泥料中潜伏着应力的问题,并未对练泥的品质带来提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砂壶生产用练泥装置,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练泥机练泥品质差的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紫砂壶生产用练泥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顶面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底座、伸缩电机以及套筒。
所述底座的顶两侧对称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与设置于工作台底面的滑槽对应,所述工作台底面的中部嵌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与安装于底座上的齿轮啮合,所述齿轮与设置于底座内部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套筒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端延伸至套筒的内部,且所述固定架通过套筒上的锁紧螺栓与套筒连接,所述固定架靠近工作台的一侧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杆和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位于工作台上方的合适位置,所述第一连杆的下部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伸缩电机顶端的伸缩轴穿过设置于支撑板上的滑套并与第一连接件的下部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且远离固定架的一端与木槌的一端销连接,所述木槌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杆之间销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木槌与工作台的台面匹配。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台面铺设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齿条的两端处均设置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杆包括杆一和杆二,所述杆一的底端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杆二的顶端与第一连杆连接,所述杆二的底端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延伸至位于杆一顶端处的凹槽内,所述凹槽的内侧底部嵌设有第一磁体以及位于第一磁体中部的接触开关,位于凹槽内部的顶杆的底端处设置有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相斥。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体为电磁铁,所述第二磁体为永磁体,且所述第二磁体与第一磁体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缓冲垫。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鸣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鸣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07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轧机座浆垫铁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连续化浆洗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