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阀控式环空采集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19614.0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1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剪树旭;冷彪;张春堂;杨忠德;刘亚洲;杜晓雪;蒋丹瑶;张浩潇;匡旭光;王鸿;杨淑英;龚润民;张凤波;李楚;丁旻;田思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7/00 | 分类号: | E21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韩嫚嫚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控式环空 采集 工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阀控式环空采集工具,包括内外套设的内管(4)和外管(3),内管(4)和外管(3)均为直立状态,内管(4)与外管(3)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外管(3)的上端连接有上接头(1),上接头(1)内套设有筒形的阀芯管(2),阀芯管(2)的下端套设于内管(4)的上端内,内管(4)的上部管壁内设有多个排液通孔(9),内管(4)的下端和外管(3)的下端通过下接头(7)连接,该环形空腔的下部内设有磁铁(6)。该阀控式环空采集工具可将生产中、停井或作业时井筒内的杂物采集于此,减少入泵和卡泵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油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阀控式环空采集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油区已处于注水开发的中后期,为了提高采收率,多种新型开发方式不断出现。比如,汽驱、气驱、火驱、复合气驱、复合汽驱等新型开发方式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也带来了生产井采油管柱的腐蚀、结垢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开发效果;部分油井的检泵周期较短,导致了修井工作量大幅增加,也严重影响抽油井的管理水平和油藏的开发效果。通过对作业井的分类调查,发现井筒内开采环境恶劣是影响举升系统正常工作的主要原因:1、管内腐蚀、结垢产物落于泵筒与柱塞配合间隙内造成卡泵;2、部分生产井由于井身结构、杆柱组合、油井日常管理等因素导致杆管偏磨,其磨损产物造成卡泵;3、间开井在停井期间管内脏物如细砂等造成抽油机重启时卡泵。4、作业时井口及井筒内杂物落入泵筒内,引起固定阀总成失效;5、部分稀油井结蜡严重,蜡与细砂胶结落入泵筒,引起卡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采油管柱因结蜡及落物而引起的卡泵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阀控式环空采集工具,该阀控式环空采集工具可将生产中、停井或作业时井筒内的杂物采集于此,减少入泵和卡泵的几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阀控式环空采集工具,包括内外套设的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均为直立状态,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外管的上端连接有上接头,上接头内套设有筒形的阀芯管,阀芯管的下端套设于内管的上端内,内管的上部管壁内设有多个排液通孔,内管的下端和外管的下端通过下接头连接,该环形空腔的下部内设有磁铁。
上接头的上部设有上外螺纹段,上接头的下部设有下外螺纹段,外管的上端设有内螺纹,上接头的下部与外管的上端螺纹连接。
上接头的轴线、阀芯管的轴线、外管的轴线、内管的轴线和下接头的轴线重合,上接头与阀芯管之间形成环状空间。
沿从上向下的方向,阀芯管的外表面含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外径段、第二外径段、第三外径段和第四外径段。
第一外径段的外径等于第三外径段的外径,第一外径段的外径大于第二外径段的外径,第一外径段的外径小于第四外径段的外径。
阀芯管含有左右对称设置的左半阀体和右半阀体,左半阀体和右半阀体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内管的上端设有筒形的阀座,阀座的上部外设有多个凸块,多个凸块沿阀座的周向间隔排列,凸块与外管的内表面抵接,阀座的下部套设于内管的上端内。
阀座的下部与内管的上端螺纹连接,阀座的上端内径小于与阀芯管的下端外径,阀芯管坐落在阀座上。
排液通孔的轴线相对于内管的轴线倾斜设置,排液通孔的内端高于排液通孔的外端。
磁铁的材质为耐高温磁铁,磁铁的内径大于内管的外径,磁铁的外径小于外管的内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阀控式环空采集工具能够收集生产中、停井或作业时井筒内的杂物,解决了采油管柱因井液结蜡及落物而引起的卡泵、抽油杆拉断等问题,降低因此而产生的作业、措施及占产成本,改善了油井的生产状况,因此阀控式环空采集工具,可将生产中、停井或作业时井筒内的杂物采集于此,减少人泵几率,延长检泵周期,提高单井产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96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