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深大溜井放矿系统二次修复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17150.X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48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兵磊;唐志恒;夏贞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5/06;E21D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黄诗锦;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 溜井 系统 二次 修复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深大溜井放矿系统二次修复的施工方法,针对非煤矿山地下溜井运输,振动放矿机故障需要修复时,由于所在溜井较深,可能出现井口岩石跌落、井壁岩石剥落等不安全因素,威胁溜井底部进行振动放矿机修复工作的人员人身安全。在溜井储矿段上方开凿水平环形沟槽,并插入弧形槽钢进行加固,以此作为着力点,紧密铺设水平槽钢形成挡板,阻挡溜井上方的掉落石块,确保溜井底部进行振动放矿机修复工作的人员人身安全。修复完成后,回撤出梯形槽钢,保留弧形槽钢,关闭措施巷出口,以便下一次振动放矿机故障时能够及时进行修复,缩短修复工期,减少经济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深大溜井放矿系统二次修复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振动放矿机是一种以振动电机为激振源的颠振型惯性振动出矿设备,是矿石及其它物料的放出,给料或装车的理想设备。由于振动放矿机位于溜井井底,深大溜井一般深度超过500m,岩石从井口下落到井底时具有强大的冲击力,长期承受巨大的冲击力造成振动放矿机产生裂纹、损伤、故障等,需要及时修复。
但当振动放矿机故障需要修复时,由于所在溜井较深,工人直接在溜井井底进行振动放矿机修复工作,可能出现井口岩石跌落、井壁岩石剥落等不安全因素,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深大溜井放矿系统二次修复的施工方法,设计合理,可有效保障境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深大溜井放矿系统二次修复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用凿岩爆破的方式,从运输大巷内开凿一条斜坡道,作为措施巷,措施巷的出口设在溜井的储矿段上方;
步骤S2:使用风镐凿岩的方式,分别从措施巷出口处两帮墙角开始,沿溜井的内壁水平开凿一段弧形沟槽,弧形沟槽的开口朝向溜井中心;
步骤S3:预制若干段曲率半径与弧形沟槽外径一致的弧形槽钢;
步骤S4:预制长度不等的若干段槽钢,并将每段槽钢两端倾斜加工呈一定角度,加工成内接于弧形沟槽外圈的梯形槽钢;
步骤S5:取两段弧形槽钢,分别从措施巷出口处两侧放入弧形沟槽内,弧形槽钢的开口朝向溜井中心并紧贴岩壁放置;
步骤S6:选取若干段梯形槽钢,若干段梯形槽钢开口向下并紧密铺设,每段梯形槽钢的两端均卡在弧形沟槽内,架空于溜井内;
步骤S7:将所有弧形槽钢和梯形槽钢焊接成一个整体,形成稳固的工作平台;
步骤S8:施工人员在步骤S7中形成的工作平台上继续朝措施巷出口处两侧分别开凿一段弧形沟槽;
步骤S9:重复步骤S5到步骤S8的过程,直至弧形沟槽合拢形成环形沟槽,整个工作平台稳固完全覆盖溜井截面形成挡板;
步骤S10:从溜井底部清除储矿段矿石,修复振动放矿机;
步骤S11:振动放矿机修复完成后,回撤出所有梯形槽钢,保留弧形槽钢,关闭措施巷出口。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中,所述措施巷坡度为16%,措施巷的出口位于储矿段上方2m处,措施巷的出口处设有5m的水平段。
进一步的,在步骤S2中,开凿的弧形沟槽的宽度为30cm,高度为30cm,长度为1m。
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所述弧形槽钢的弧长为1m,曲率半径为2.8m。
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若干段梯形槽钢的长度从3.2m至5.6m。
进一步的,在步骤S8中,继续开凿的弧形沟槽的长度为1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71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隧道洞身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TBM平导洞扩挖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