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口电路、显示驱动器、终端设备和显示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16165.4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6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谭胤;王希林;席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34 | 分类号: | G06F1/3234;G06F3/147;G09G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口 电路 显示 驱动器 终端设备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包括与CPU连接的第一接口、与第一协处理器连接的第二接口、第一读取单元、第二读取单元和控制模块;第一读取单元用于按照CPU的传输协议读取第一接口接收的CPU的图像显示数据组;第二读取单元用于按照第一协处理器的传输协议读取第二接口接收的第一协处理器的图像显示数据组;控制模块用于根据CPU或第一协处理器发送的指令控制第一接口开启或关闭数据传输功能,和/或,用于根据指令控制第二接口关闭或开启数据传输功能,以便利用CPU或第一协处理器的图像显示数据组进行显示。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显示驱动器、终端设备和显示控制方法,实现了第一协处理器为CPU分担显示功耗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口电路、显示驱动器、终端设备和显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电子产品层出不穷,例如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为了能够实现较为复杂的功能,这种智能电子产品一般配置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CPU与通讯系统、定位系统、传感器等连接,通过运行高级操作系统,如IOS、Android Wear等,经过复杂的运算,形成用户界面输出到智能电子产品的显示屏幕上,以向用户展示信息,甚至与用户形成互动。
为了减少CPU的功耗,现有技术采用功耗较低的协处理器(例如MCU、DSP等)协处理器协助CPU完成一些简单的功能,例如负责接收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将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后发送给CPU进行进一步处理。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协处理器也具有显示数据处理单元,可以处理图像显示数据,并可以通过显示驱动在显示屏幕上进行一些简单图像的显示,而不需要CPU的参与。但是现有技术中所述显示驱动只能支持一路输入,因此这些具有处理图像显示数据功能的协处理器无法为CPU分担显示的功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电路、显示驱动器和显示控制方法,实现了协处理器为CPU分担显示功耗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应用于显示驱动器,所述接口电路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读取单元、第二读取单元和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接口与CPU连接,所述第二接口与第一协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读取单元和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读取单元和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读取单元,用于按照所述CPU的传输协议读取所述第一接口接收的来自所述CPU的图像显示数据组;
所述第二读取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第一协处理器的传输协议读取所述第二接口接收的来自所述第一协处理器的图像显示数据组;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CPU或所述第一协处理器发送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开启或关闭数据传输功能,和/或,用于根据所述CPU或所述第一协处理器发送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关闭或开启数据传输功能,以便利用所述CPU的图像显示数据组或所述第一协处理器的图像显示数据组进行显示。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若显示模式为CPU显示模式,且所述第一接口的数据传输功能为关闭状态,则根据所述CPU或所述第一协处理器发送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接口开启数据传输功能;
若显示模式为CPU显示模式,且所述第二接口的数据传输功能为开启状态,则根据所述CPU或所述第一协处理器发送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关闭数据传输功能。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若显示模式为第一协处理器显示模式,且所述第二接口的数据传输功能为关闭状态,则根据所述CPU或所述第一协处理器发送的指令控制所述第二接口开启数据传输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61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