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UAF和IBC的统一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14005.6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16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栋;甄平;玄佳兴;王洪凯;方舟;刘俊艳;王俊生;薛真;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1 | 分类号: | G06F21/31;H04L9/08;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古利兰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uaf ibc 统一 身份 认证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UAF和IBC的统一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通过UAF和IBC对注册的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在完成用户身份认证后,通过OAuth协议执行资源访问过程。本发明能够通过UAF实现“无口令”的认证,能过IBC实现用户能通过统一认证平台认证身份,无需各业务服务器分别绑定用户账户和公钥,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有效提升了认证的安全性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份认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UAF(UniversalAuthentication Framework,通用认证框架)和IBC(Identity-Based Cryptography,基于标识的密码技术)的统一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进“国上国网”等电力新兴业务建设,交费、办电、能源服务等业务繁多,现有静态、封闭的身份管理机制存在身份认证方式单一、安全隐患排查困难的问题。为了增强电力业务身份认证安全强度,降低认证成本,需要研究新的统一身份认证授权方案,实现各种电力业务“一证通办”的目标。
目前大多数业务系统采用“用户名+口令”方式实现用户的在线身份认证,用户首先通过在线服务或网站进行注册,将用户名和口令与用户账户进行绑定,在随后的登录过程中,只需要通过用户名和口令的方式完成用户在线认证。但这种认证方式存在口令易泄露、复杂口令易遗忘、弱口令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FIDO(Fast Identity Online,在线快速身份认证)联盟成立,旨在创建一套标准的开放协议实现强用户认证,以此消除或减弱用户对口令的依赖。目前FIDO给出UAF和U2F(Universal Second Factor,通用第二因子协议)两套协议,UAF能够实现“无口令”的强用户认证,U2F则增加第二因子提升现有口令认证机制的安全性。UAF在注册时将用户在服务器端的账户和UAF设备绑定在一起,随后在认证过程中,用户无需输入口令,只需要在UAF设备中通过生物特征识别或简单的PIN即可完成认证实现账户登录。但UAF需要用户在服务器端进行注册,将用户账户和公钥绑定,并没有解决统一身份认证问题,尤其是用户身份认证涉及多个业务统或跨域多资源访问时,分别需要进行注册和认证,使用并不方便。
IBC能够将用户的身份信息作为公钥,无需数字证书绑定,因此非常适用于身份认证。在IBC中,首先由KGC(Key Generation Center,密钥生成中心)生成主公钥和主私钥,然后KGC再利用自己的密钥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ID(如名称、e-mail、身份证号等)为用户生在私钥,用户的ID即为公钥,能够非常简单地实现用户身份认证。但IBC存在密钥更新难题,即若某个用户私钥泄露,或者需要用户更换ID,此时身份的自证性会大打折扣,或者由KGC更换主私钥和主公钥,此时所有用户的私钥都需要重新更新,造成非常大的麻烦。
因此,如何更加有效的进行统一身份认证,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UAF和IBC的统一身份认证方法,能够通过UAF实现“无口令”的认证,能过IBC实现用户能通过统一认证平台认证身份,无需各业务服务器分别绑定用户账户和公钥,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有效提升了认证的安全性和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UAF和IBC的统一身份认证方法,包括:
通过UAF和IBC对注册的用户身份进行认证;
在完成用户身份认证后,通过OAuth协议执行资源访问过程。
优选地,所述在通过UAF和IBC对注册的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前,还包括:
注册用户身份。
优选地,所述注册用户身份,包括:
用户终端生成用户ID,并将所述用户ID发送至统一认证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国网雄安金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40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户许可权控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预防资料遗失的软件通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