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电直读表计、读数获取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08940.1 | 申请日: | 2019-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4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泽;渠峻松;张方方;吴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7/00 | 分类号: | G01D7/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杨勋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直读 读数 获取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电直读表计、读数获取方法及装置,该光电直读表计的编码字轮两侧设置有多组光电管,每组光电管包括发射管以及对应的接收管,每组光电管中任一发射管发出的光线透过编码字轮上的透光孔后照射在对应的接收管上,该光电直读表计中的控制模块可根据接收管被光线照射时流过接收管的电流大小,确定每一编码字轮当前显示的数字,在本申请中,每组光电管中发射管和接收管的数量之比为1:n或n:1,在低位编码字轮显示的数字处于向相邻的高位编码字轮进位时,该光电直读表计能够根据相邻的n个发射管或n个接收管对编码字轮的位置进行精确判断,有效解决字轮转动过程中读数进位时误识别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抄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电直读表计、读数获取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如水表、燃气表此类的表计通常采用光电直读技术来获取表计所显示的读数,再远传至抄表主站,常用的方法是在字轮上开设透光孔,并在字轮两侧设置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发射管和接收管一般共5对,也即采用32种逻辑状态来判断字轮当前的位置。当字轮进位的过程中,如从9m3进位到10m3,此时个位字轮的数字9转动到一半位置,处于9和0中间,而十位字轮的数字0也被推动到一半位置,处于0和1之间,此时由于光电直读识别精度不足可能将09或10误识别为19,从而导致光电直读的识别数字发生跳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电直读表计、读数获取方法及装置,表计中每位字轮的两侧发射管与接收管数量之比为1:n或n:1,能够根据相邻的n个发射管或n个接收管对编码字轮的位置进行精确判断,位置判断更精确,有效解决字轮转动过程中读数进位时误识别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电直读表计,所述表计包括控制模块和多个编码字轮,每个编码字轮用于显示表计读数的一位数字,每一编码字轮的两侧设有多组光电管,每组光电管包括发射管以及对应的接收管,每一发射管或接收管均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编码字轮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透光孔,每组光电管中任一发射管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编码字轮上的透光孔后照射在对应的接收管上,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发射管发光,以及根据所述接收管被光线照射时所述接收管中流过的电流大小,确定所述接收管对应的编码,并根据每组光电管中接收管对应的编码获得所述编码字轮显示的数字;每组光电管中发射管和接收管的数量之比为1:n或n:1,且n个发射管或n个接收管的位置相邻,n为正整数且n≥2。
例如,当每组光电管中,发射管与接收管的数量之比为2:1时,每位字轮的两侧可采用8颗发射管和4颗接收管,每位字轮最高位置判断精度可以达到256种状态,在个位编码字轮上的读数从9到0的进位过程中,利用每组光电管中相邻的两颗发射管对字轮的实际位置进行精确判断,比如当字轮的透光孔转动到相邻的两颗发射管中间时,根据两颗发射管透过透光孔后的不同的光线强度,由接收管的电流情况可以更精确的判断出透光孔边沿的转动趋势,使得对表计读数的判断更精确,避免了读数进位时识别错误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发射管为发光二极管,所述接收管为光敏三极管,所述发射管的阳极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发射管的阴极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接收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接收管的发射极与所述控制模块的AD引脚连接,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用于向所述发射管提供电源电压,所述第三引脚用于向所述接收管提供电源电压。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表计还包括通讯单元,所述通讯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模块获得的读数发送至抄表终端。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发射管的晶元和所述接收管的晶元被邦定在光电板上。
上述方案由于采用邦定封装方式将芯片内部电路通过金线与光电板封装管脚连接,一方面,由于直接邦定光电管晶元,晶元的尺寸远小于封装后的发射管和接收管,因此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位光电管的位置,提高光电管识别的精度,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在更小的尺寸范围内同时放置n颗发射管或n颗接收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89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