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变磁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7285.8 | 申请日: | 2019-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2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洪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贰零壹捌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6/04 | 分类号: | H02K16/04;H02K1/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160 广东省东莞市洪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磁体 转子 永磁体 磁电机 内定子 外定子 变磁 内层 定子结构 硅钢片 充磁方向相反 内转子电机 外转子电机 同轴套装 永磁电机 由外向内 圆周阵列 内磁极 内气隙 外磁极 外气隙 叠装 恒磁 分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变磁电机,其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同轴套装的外定子、双向变磁转子、内定子;所述双向变磁转子包括由硅钢片叠装而成的导磁体、若干的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圆周阵列地设置在导磁体上,相邻所述永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反,所述永磁体作为双向变磁转子的恒磁源,所述永磁体将导磁体分隔成内层导磁体以及外层导磁体,所述内层导磁体作为转子的内磁极,所述外层导磁体作为转子的外磁极,所述外定子采用现有内转子电机的定子结构,所述内定子采用现有外转子电机的定子结构,所述外定子与外层导磁体之间有间距以形成外气隙,所述内定子与内层导磁体之间有间距以形成内气隙。该双向变磁电机具有提高永磁电机的效率以及功率密度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与发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变磁电机。
背景技术
电力是一种优良的能源,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电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必需品。由于电动机比内燃机动力更加强劲、环保,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当今世界上所有的电机都是由一个定子和一个转子组成,这种电机只有一个气隙磁场。在电机运行时,电机的定子与转子中总有一个的磁场是固定不变的,只能通过另一个的磁场变化来改变电机的气隙磁场以使电机工作。这就大幅度地限制了电机的效率以及功率密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两个气隙磁场的双向变磁电机,该双向变磁电机由外定子、转子、内定子构成,其转子部分采用一种具有内、外双面磁极以及双面变磁功能的双向变磁转子,内、外定子部分采用传统电机的定子结构,其转子外层磁极与外定子之间形成外气隙磁场,其转子内层磁极与内定子之间形成内气隙磁场。当外气隙磁场变化时,内气隙磁场也会跟随外气隙磁场的变化而变化;当内气隙磁场变化时,外气隙磁场也会跟随内气隙磁场的变化而变化。通过两个气隙磁场来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由两个气隙磁场的相互作用来提高电机的效率。
一种双向变磁电机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同轴套装的外定子、双向变磁转子、内定子;其中,所述双向变磁转子包括由硅钢片叠装而成的导磁体、若干的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圆周阵列地设置在导磁体上,相邻所述永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反,所述永磁体将导磁体分隔成内层导磁体以及外层导磁体,所述内层导磁体作为转子的内磁极,所述外层导磁体作为转子的外磁极,所述外定子采用现有内转子电机的定子结构,所述内定子采用现有外转子电机的定子结构,所述外定子与外层导磁体之间有间距以形成外气隙,所述内定子与内层导磁体之间有间距以形成内气隙。
进一步地,所述外定子的内侧面与转子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2至1毫米,所述转子的内侧面与内定子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为0.2至1毫米。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第三端盖、第四端盖、固定轴;所述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分别设置在外定子的两端,所述第一端盖的中部设有与外定子同轴的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承孔;所述第三端盖与第四端盖分别设置在双向变磁转子的两端,所述第三端盖上设有与导磁体同轴的转轴及用于安装轴承的安装槽,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孔以从外定子内伸出,所述第四端盖上设有与导磁体同轴的用于安装轴承的安装孔;所述固定轴与内定子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端盖上,所述固定轴的另一端穿过安装孔后安装在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永磁体的两端均设有由非导磁材料制成的隔离加强件;并且,所述内层导磁体的厚度为5至10毫米,所述永磁体的厚度为4至6毫米,所述外层导磁体的厚度与内层导磁体的厚度相同,所述相邻永磁体之间的两个隔离加强件之间的间距为1至3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加强件靠近永磁体的侧面上设有供永磁体嵌入的凹陷。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加强件靠近导磁体内壁的侧面到导磁体内壁的距离为0.5至1毫米,所述隔离加强件靠近导磁体外壁的侧面到导磁体外壁的距离为0.5至1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加强件在所述永磁体阵列方向上的厚度为5至10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永磁体与导磁体之间通过凸凹结构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贰零壹捌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贰零壹捌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72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