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膜曝气生物膜微氧污泥床工艺及其废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05521.2 | 申请日: | 2019-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2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博玮;马骁;岳秀萍;谢飞;崔颖;张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曹一杰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床 生物膜 微氧 废水处理 膜曝气 污染物 压力表 兼性厌氧菌 空气流量计 膜曝气组件 能源利用率 生物反应器 生物膜曝气 氧传质效率 处理效率 工业废水 微氧环境 污水脱氮 效果稳定 出水管 好氧菌 进水管 空气泵 排泥管 蠕动泵 循环泵 厌氧菌 出水 去除 脱氮 城市污水 代谢 共生 氧气 废水 协同 扩散 流动 | ||
本发明公开的膜曝气生物膜微氧污泥床工艺及其废水处理方法,属于污水脱氮处理领域。采用生物膜微氧污泥床、污泥床进水管、污泥床出水管、排泥管、生物膜曝气组件、空气泵、循环泵、蠕动泵、空气流量计和压力表组成。处理方法:在微氧环境下,实现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互利共生,协同代谢;同时利用膜曝气组件高效的氧传质效率,废水在生物膜的外表面流动形成氧气和污染物的反向扩散,可以实现生物反应器内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本发明适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脱氮处理,具有处理效率高、能源利用率高、出水效果稳定、启动速度快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曝气生物膜微氧污泥床工艺及其废水处理方法,属于污水脱氮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满足日益提高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以满足有机物和氮污染物的去除。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普遍存在曝气能耗高、脱氮效率低、反硝化碳源不足,剩余污泥量大等问题,已经很难满足低碳节能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膜曝气生物膜组件,是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曝气方式,属于微氧技术,它主要是通过疏水性气体分离中空纤维膜,利用其气液分离的特点与传统的生物膜反应器进行耦合。分离膜在反应器中不仅起着氧气传递为液相中微生物提供氧气的作用,同时还是微生物的载体。膜曝气生物膜组件具有氧利用率高,能耗比传统曝气方式降低50%。
目前,现有的微氧技术的几种代表工艺,主要有OLAND工艺、CANON工艺等,上述工艺仍然采用传统的微孔曝气方式,存在能源利用率低、曝气不均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对于处理一般的C/N比废水和低C/N比废水存在占地大、高能耗、污泥处理工艺复杂及基建投资大等弊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膜曝气生物膜微氧污泥床工艺及其废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膜曝气生物膜微氧污泥床工艺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膜曝气生物膜微氧污泥床工艺,包括生物膜微氧污泥床、污泥床进水管和设置在生物膜微氧污泥床的侧壁上的污泥床出水管;生物膜微氧污泥床的侧壁靠近底部的位置还设有排泥管;生物膜微氧污泥床内放置有部分或全部位于污泥床下部污泥层中的生物膜曝气组件;污泥床进水管上串接有循环泵/蠕动泵以抽吸外部污泥;所述生物膜曝气组件由中空纤维膜组成,生物膜曝气组件一端通过进气管路连接位于生物膜微氧污泥床外部的空气泵,进气管路上串接有第一空气流量计和第一压力表,通过抽吸作用使空气或纯氧气通过中空纤维膜转移到生物膜微氧污泥床并部分或全部浸没在污泥床下部污泥层中;生物膜曝气组件的另一端通过排气管路将空气经由串接在排气管路上的第二空气流量计和第二压力表排出生物膜微氧污泥床。
本发明所述的膜曝气生物膜微氧污泥床工艺的工作原理:所需处理废水通过污泥床进水管进入微氧污泥床,污泥床底部的污泥层和生物膜曝气组件表面所形成的生物膜对所需处理废水中的悬浮物进行截留;通过生物膜曝气组件对微氧污泥床实现氧传质供给所需氧气,并控制溶解氧浓度0.1mg/L~1mg/L;通过微氧污泥床微生物的作用下处理废水。在这样的微氧环境下,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菌互利共生,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时硝化反硝化,氧化降解等,实现NH4+-N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本发明所述的采用膜曝气生物膜微氧污泥床工艺的废水处理方法是这样实现的:采用膜曝气生物膜微氧污泥床工艺的废水处理方法,用于处理一般C/N比废水和低C/N比废水,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废水经循环泵/蠕动泵由污泥床进水管从生物膜微氧污泥床底部进入,由生物膜曝气组件外附着生长的微生物和污泥床菌群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由生物膜曝气组件提供工艺所需氧气,由污泥床进水管和污泥床出水管上的空气流量计和压力表控制氧气量,使污泥中溶解氧浓度保持在0.1mg/L~1mg/L;废水经过处理后,由污泥床出水管溢流排出,得到合格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55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低温异养硝化细菌的激活方法
- 下一篇:基于物联网的光伏发电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