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氢混合装置及包含其的饮水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03108.2 | 申请日: | 2019-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0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 发明(设计)人: | 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亚特蓝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68 | 分类号: | C02F1/68;A47J31/00;A47J31/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开州区工***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装置 包含 饮水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种富氢混合装置,包括:进水管,其输入端用于连通饮水源;气管,其输入端用于连通氢气源;混合容器,其输入端连通至进水管输出端和第二进气管输出端,混合容器用于将饮水和氢气混合得到混合物;增压泵,其用于对饮水和/或氢气增压;溶氢装置,其输入端与混合容器输出端连通,溶氢装置用于增大氢气与饮水的接触面积;以及输出管,其与溶氢装置输出端连通。富氢混合装置及包含其的饮水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仅仅通过第一管道和饮水机水箱而导致最终排出水中含氢量少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水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氢混合装置及包含其的饮水机。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CN201520790544.2的富氢生成机,其包括第一管道,水从第一管道流入到第三过滤装置中,第二过滤装置,再流到第二三通阀,分为两路,一路进入到第一过滤装置,通过第六管道流入储水箱,在氢气发生装置发生反应,生成的氢气溶于水中,并通过第五管道流向单向阀,进入第二管道中,通过第一管道,进入到饮水机水箱中;另一路通过第二三通阀进入到第四管道,流经增压泵,第三管道,通过第一三通阀,进入到第一管道,最后流出。虽然该饮水机实现了将生成的氢气一定量混入至水中,但是该饮水机仍然存在的缺点为:
由于氢气是气体,而水是液体,因此将氢气溶在水中是非常困难的,仅仅通过第一管道和饮水机水箱将水和氢气混合,由于氢气中H+与水中O2-接触的机会小,导致水中含氢量非常少,达不到要求,同时在饮水机水箱中空间大,很容易出现氢与水分离的现象,导致最终水中含氢量极度减少,甚至没有,如果还加热的话,那会导致氢从水中完全消失,降低了氢在饮水中的含量,从而实现不了饮水中富氢量高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提供一种富氢混合装置及包含其的饮水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仅仅通过第一管道和饮水机水箱而导致最终排出水中含氢量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富氢混合装置,包括:进水管,其输入端用于连通饮水源;气管,其输入端用于连通氢气源;混合容器,其输入端连通至进水管输出端和第二进气管输出端,混合容器用于将饮水和氢气混合得到混合物;增压泵,其用于对饮水和/或氢气增压;溶氢装置,其输入端与混合容器输出端连通,溶氢装置用于增大氢气与饮水的接触面积;以及输出管,其与溶氢装置输出端连通。
优选的是,溶氢装置包括:溶氢管以及至少一障碍件,溶氢管一端用于连通至混合容器输出端,溶氢管另一端用于连通至输出管,在溶氢管中部内安装有障碍件,障碍件开设有供混合物通过的通孔。
优选的是,障碍件形成有三个通孔,每一通孔的直径均比溶氢管内直径小。
优选的是,每一通孔均包括:直通段和喇叭段,直通段与喇叭段小端连通,在两侧通孔中直通段位于喇叭段靠近进水一侧,在中间通孔中直通段位于喇叭段背离进水一侧。
优选的是,溶氢管包括:至少两管段以及至少一连接组件,两相邻管段之间夹紧障碍件,两相邻管段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是,障碍件包括:圆环以及凸环,圆环一端插入至一管段内,圆环内孔为通孔,圆环另一端外壁凸出形成有凸环,凸环位于圆环插入的管段外,凸环的外直径大于圆环所在管段的内直径。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饮水机,包括:如上述的富氢混合装置。
优选的是,该饮水机还包括:氢气产生装置,氢气产生装置输入端用于连通至饮水源,氢气产生装置输出端连通至进气管。
优选的是,氢气产生装置包括:过滤罐、过滤网以及电离氢气发生器,在过滤罐内腔内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将过滤罐内腔分割为上腔和下腔,过滤罐顶部为氢气产生装置的输入端,下腔连通至电离氢气发生器输入端,电离氢气发生器输出端为氢气产生装置的输出端,过滤罐所在位置高于电离氢气发生器所在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亚特蓝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市亚特蓝电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31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