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96486.2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5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邱金喜;伍新民;盛汉洋;郑力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7 | 代理人: | 卢钟廷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桥梁 转体 施工 钢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包括对接安装框、下承台对接机构、下铰球吸附口和微调机构,所述下承台对接机构分别设置在对接安装框底部的四角,所述下铰球吸附口等距离开设在对接安装框的顶部,所述微调机构设置在下铰球吸附口的内腔,所述对接安装框的侧边设置有抬起机构,该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通过微调机构的使用,使得下铰球与钢骨架顶部之间的摩擦力由静摩擦变成活动摩擦,快速的进行位置的矫正和调整,强力扩张弹簧主要是用来平衡钢骨架内外腔的压强,让钢骨架的顶部与下铰球底部之间无缝接触点始终保持吸力,同时强力扩张弹簧配合着多根升降柱使用,使得浇灌混凝土的时候还可以增加钢骨架与混凝土之间的夯实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每年对社会基础建设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加,其中以桥梁、高速公路、铁路以及各种立交桥的建设最为明显,其中在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采用转体施工方法的桥梁日益增多,特别是跨越运营铁路或公路的立交桥,出于对铁路安全影响以及运营干扰的考虑,采用转体施工的方式,当桥梁跨越交通繁忙的道路时候,可以避免因封闭或改移道路,或者搭建防护棚对车辆的行驶速度以及车流量造成影响,使得基础建设更为经济,而桥梁转体的关键部位则是转体球铰,其中转体球铰需要通过定位钢骨架安装在下承台上,定位钢骨架则是主要承担着基础承重作用,是最为基础且最为重要的施工构建,其中为了保证转体球铰能够在后期顺利转动,转体球铰以及定位钢骨架一定要保证水平,因此不仅仅是对下承台施工质量的要求较高,对转体球铰以及定位钢骨架的质量、精准度以及安装方式也是要有一定要求的。
在桥梁主墩基础施工的时候,定位钢骨架通过电焊直接与下承台进行固定安装,然后下铰球通过吊车悬挂来与转体球铰定位钢骨架进行对接和安装,为了保证下铰球与定位钢骨架之间的平整以及精准度,在对接安装的时候需要进行不断的位置矫正和调整,以此来达到对接的完整度以及保持水平,为了后续的桥梁转体施工能够安全稳定的进行,这些矫正和调整工作便成了不可缺少的工作,但是其工作量大且要求较高,无疑在下铰球与定位钢骨架对接安装时候需要大量的时间,容易拖慢施工进度,因此,如何快速精准的让下铰球与钢骨架进行对接安装便是提高施工效率的一大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解决了转体桥梁施工中转体球铰对接用钢骨架在对接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校正调整容易拖慢施工周期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桥梁转体施工的转体球铰钢骨架,包括对接安装框、下承台对接机构、下铰球吸附口和微调机构,所述下承台对接机构分别设置在对接安装框底部的四角,所述下铰球吸附口等距离开设在对接安装框的顶部,所述微调机构设置在下铰球吸附口的内腔,所述对接安装框的侧边设置有抬起机构;
所述下承台对接机构包括对接螺纹套、下沉旋转套、限位夹持片、弹力倒刺和弧形支撑条,所述对接螺纹套的顶部与对接安装框底部的四角固定焊接,所述下沉旋转套螺纹连接在对接螺纹套的外圈,所述限位夹持片搭接在对接安装框的外壁上,所述弹力倒刺固定焊接在限位夹持片内壁的顶部,所述弧形支撑条固定焊接在限位夹持片内壁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微调机构包括用于抽真空的密封活塞、中心下凹槽、滑动摩擦辊、若干根限位柱、强力扩张弹簧和中心升降柱,所述密封活塞活动卡接在下球铰吸附口的内腔,所述中心下凹槽开设在密封活塞顶部的中部,所述滑动摩擦辊安装在中心下凹槽的内腔,所述限位柱的顶部与密封活塞的底部固定焊接,所述强力扩张弹簧套接在限位柱的外圈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64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