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服务化架构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96075.3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62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黄蓉;王友祥;冯毅;刘珊;梁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8/08 | 分类号: | H04W8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服务 架构 基站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服务化架构基站,涉及通信领域,能够通过第一接口接入核心网,并通过该第一接口直接与核心网的各个NF网元进行通信,增强服务化架构基站和核心网的各个NF网元之间相互发现并建立连接的能力,提升CU与AMF网元之间接口配置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该服务化架构基站包括:第一接口,用于实现CP与核心网的通信连接,使服务化架构基站接入核心网;第一接口为服务化架构基站与核心网的各个NF网元通信的接口。本申请提供的服务化架构基站用于5G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务化架构基站。
背景技术
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网络,应用了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技术,实现了网络功能和硬件系统的解耦。基于SDN/NFV技术,核心网引入了互联网的服务化架构设计理念,提出了基于云原生技术的服务化架构。
为适应5G网络的发展,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提出了基于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的分布式架构基站。目前,CU采用点对点的方式和核心网通信。为满足容灾、可靠性和负载均衡等需求,CU通常与多个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点对点连接,并通过AMF网元在核心网中注册。在这种连接方式下,核心网每增加或减少一个AMF网元,都需要人工重新对CU进行配置或删除。如当某AMF网元出现故障时,核心网会重启该AMF网元或采用人工操作重新为CU配置一个AMF网元。当无线接入网中CU增加时,同样需要人工为增加的CU配置AMF网元。因此,现有的CU与AMF网元配置依赖于人工操作,配置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较差且容易配置失败。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服务化架构基站,能够通过第一接口接入核心网,并通过该第一接口直接与核心网的各个NF网元进行通信,增强服务化架构基站和核心网的各个NF网元之间相互发现并建立连接的能力,提升CU与AMF网元之间接口配置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服务化架构基站,该服务化架构基站可以包括:第一接口,用于实现CP与核心网的通信连接,使服务化架构基站接入核心网;第一接口为服务化架构基站与核心网的各个NF网元进行通信的接口。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服务化架构基站,该服务化架构基站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之一的服务化架构基站的功能。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之一的服务化架构基站的功能。
本申请提供一种服务化架构基站,包括:第一接口,用于实现CP与核心网的通信连接,使服务化架构基站接入核心网;第一接口为服务化架构基站与核心网的各个NF网元进行通信的接口。本申请提供的服务化架构基站,能够通过第一接口接入核心网,并通过该第一接口直接与核心网的各个NF网元进行通信,增强服务化架构基站和核心网的各个NF网元之间相互发现并建立连接的能力,提升CU与AMF网元之间接口配置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现有分离式架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5G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化架构基站的CP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化架构基站的第一接口的协议架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60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