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连通养殖池塘水体循环净化系统及水体循环净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94377.7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3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陈雷雷;杜舟;李俊;胡庆松;陈研霖;姜超;姜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刘宗磊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氧池 养殖池塘 水体循环 降温水箱 净化系统 过滤器 臭氧发生器 回水管路 液面 连通 臭氧输送管路 养殖水体环境 净化 抽水泵 出水口 第二管 进水端 曝气盘 输出端 臭氧 节能 环保 | ||
1.一种双连通养殖池塘水体循环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系统包括:
增氧池(2),增氧池(2)通过第一管路(12)与养殖池塘(1)相连,第一管路(12)的两端分别位于增氧池(2)以及养殖池塘(1)的底部,在增氧池(2)内自下而上设置有曝气盘(5)以及过滤器(6);
臭氧发生器(7),臭氧发生器(7)的臭氧输出端通过臭氧输送管路连接至增氧池(2)的中下部;
降温水箱(3),通过第二管路(16)与增氧池(2)相连,第二管路(16)上设置有抽水泵(8)且进水端位于增氧池(2)的液面以及过滤器(6)之间,且该降温水箱(3)通过回水管路(14)与养殖池塘(1)相连,回水管路(14)的出水口设于养殖池塘(1)的中上部;
其中,增氧池(2)位于养殖池塘(1)的一侧且与养殖池塘(1)的高度相当,降温水箱(3)的整体位于增氧池(2)的液面之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通养殖池塘水体循环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系统还包括有气泵(15),所述气泵(15)通过一排气管路(4)与增氧池(2)相连,排气管路(4)的出气端位于增氧池(2)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通养殖池塘水体循环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曝气盘(5)设于增氧池(2)的中下部,且过滤器(6)的边缘抵接在增氧池(2)的内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通养殖池塘水体循环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系统还包括太阳能板(9),所述太阳能板(9)与抽水泵(8)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通养殖池塘水体循环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管路(12)的进水口高于养殖池塘(1)底面15至20厘米,并且在第一管路(12)进水口下部5厘米内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1厘米的孔;
第一管路(12)的出水口高于增氧池(2)底面25至30厘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通养殖池塘水体循环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回水管路(14)的出水口高于养殖池塘(1)底面50至60厘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通养殖池塘水体循环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回水管路(14)的出水口在第一管路(12)的进水口左侧;
回水管路(14)出水口与养殖池塘(1)左侧内壁之间的距离L1、回水管路(14)出水口与第一管路(12)进水口之间的距离L2、第一管路(12)进水口与养殖池塘(1)右侧内壁之间的距离L3的比值为1:2:1。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7任意一所述双连通养殖池塘水体循环净化系统的水体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养殖池塘(1)的底部用水通过第一管路(12)引入增氧池(2);
S2、在增氧池(2)中,将养殖池塘(1)底部用水经过沉淀、曝气增氧和过滤处理,使之成为富氧水;
S3、通过抽水泵(8)将富氧水从增氧池(2)中抽取并输送至降温水箱(3);
S4、在降温水箱(3)中,对富氧水进行降温和存储;
S5、将降温水箱(3)中的富氧水通过回水管路(14)引入到养殖池塘(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体循环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期将将增氧池(2)沉淀区中的悬浮物以及污泥吸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437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村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 下一篇:手压净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