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渔网晾晒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91188.4 | 申请日: | 201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6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妍斐;梅可;陈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6B3/28 | 分类号: | F26B3/28;F26B9/10;F26B25/02;F26B25/18 |
代理公司: | 42220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必武 |
地址: | 43006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渔网 螺纹杆 移动体 转动轴 紫外线 凸块 紫外线吸收剂 阶梯式分布 晾晒装置 螺纹连接 水产捕捞 通风效果 引导空气 转动连接 自行调整 储放盒 导流板 防护体 加热水 水吸收 水蒸发 太阳光 通风孔 底端 内壁 晾晒 焊接 对流 通风 阻挡 侵蚀 外部 流动 | ||
本发明属于水产捕捞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渔网晾晒装置,针对渔网晾晒时容易被紫外线侵蚀,且不易通风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两个主体,两个所述主体的底端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主体在第一凹槽的一侧内壁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的一端焊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外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体和若干第一移动体。本发明通过添加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水吸收太阳光之中的紫外线,并加热水,使水蒸发,放出热量,空气形成流动,加强通风效果,阶梯式分布的渔网,避免渔网被阻挡,导流板便于引导空气,凸块相互交叉,增大凸块与渔网的摩擦力,同时可以自行调整渔网距离,防护体下面的空气可以从储放盒两侧的通风孔对流而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捕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渔网晾晒装置。
背景技术
渔网是水产品捕捞中的重要工具,每次使用渔网捕捞之后,首先应当清洁渔网,去除渔网上的脏物,再将渔网进行晾晒,渔网的晾晒是再次打捞前必须经过的流程,鱼网潮湿时易腐烂,所以渔网用上两三天后晒两天,以延长渔网的使用寿命,同时如果没有晾晒,渔网上会有鱼腥味,大大降低捕获率。
晒网时要选择宽敞、通风、干燥的地点进行晾晒,容易使渔网干燥,但是在晒网的过程之中,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对渔网的寿命造成极大的影响,紫外线的长期照射会加速渔网的氧化,使渔网变得容易断裂,有一些渔网在生产时,会在生产原料里面会添加一些抗紫外线材料(UV),但这种材料容易损耗,并不能延长渔网的寿命,同时在晒网时,通风条件难以满足,会延长晒网时间。
发明内容
基于渔网晾晒时容易被紫外线侵蚀,且不易通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渔网晾晒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渔网晾晒装置,包括两个主体,两个所述主体的底端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主体在第一凹槽的一侧内壁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的一端焊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外部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移动体和若干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和第一移动体的底端均焊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柱,所述主体的两侧均焊接有若干第一固定体,第一固定体的顶端设有防护体,防护体内部设有空腔,防护体材质为玻璃,防护体在空腔内部设有水,水的内部添加有紫外线吸收剂,所述防护体一侧的顶端设有集热板,集热板的底端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端焊接有若干散热板。
优选地,所述主体呈倾斜状,所述防护体呈圆弧形的倾斜状,所述集热板呈弧形,紧贴于防护体的上表面,所述主体的底端焊接有支撑柱,支撑柱之间设有导流板,导流板的顶端呈弧形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体和所述第二移动体的顶端均设有导向块,所述主体在第一凹槽的顶端内壁处开设有滑槽,所述导向块处于滑槽的内部,所述第一移动体的一端焊接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移动体焊接,所述第一移动体之间均粘接有刚性线。
优选地,所述固定杆呈L状,所述固定杆的底端中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与固定杆的连接处设有扭力弹簧,所述转动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柱,第二固定柱和第一固定柱的外壁均粘接有若干凸块,凸块的一端呈半圆球状,所述凸块的材料为橡胶。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体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固定体在第二凹槽的内部设有海绵,所述防护体处于第二凹槽的内部,所述防护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体,第二固定体的一侧与主体焊接,所述第二固定体顶端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固定体在第三凹槽的内部设有海绵。
优选地,两个所述主体之间焊接有固定盒,固定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固定盒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盒在第一通孔处转动连接有把手,把手与第三转动轴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主体的一端开设有空腔,所述主体在空腔的一侧内壁处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转动轴在第二通孔处延伸至空腔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主体在空腔的顶端内壁处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主体在第三通孔处设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的底端与第一转动轴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顶端与第三转动轴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学,未经湖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11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