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滨海盐碱旱作区气候类型的棉花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8709.0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2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刘贞贞;平文超;张忠波;蒋建勋;曹平平;李洪芹;柴卫东;王安录;李洪民;刘永平;祁婧;贾宁;刘毅;李辉;孙树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沧州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50 | 分类号: | A01G22/50;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刘桐亚 |
地址: | 06100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棉花栽培 气候类型 盐碱 滨海 播种 吐絮 农业技术领域 棉花植株 生长过程 纤维品质 一次性 采收 机械化 栽培 | ||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适于滨海盐碱旱作区气候类型的棉花栽培方法,包括:在4月25日~5月5日进行播种,播种密度为5500~6500株/亩;7月5日~7月10日打顶。该方法栽培能使得棉花植株生长过程中没有伏前桃,烂铃显著减少,吐絮相对集中,纤维品质提高,有利于机械化一次性采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于滨海盐碱旱作区气候类型的棉花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滨海盐碱旱作区棉田广泛应用的棉花丰产栽培技术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
当土壤表层下5cm地温稳定通过14℃或者20cm地温达到15.5℃时,为适宜的播种日期,一般棉田播种时间为4月15日-25日。一般常规棉品种密度4500株/亩左右,杂交棉密度3500株/亩左右。通常要等到果枝台数13~14台打顶,时间在7月15日-20日。大量、多次施用速效化学肥料,施足基肥,重施花铃肥,追施盖顶肥,为棉花整个生育期提供充足的养分。棉花在现蕾后,视长势进行化学调控。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上中下旬,分别每亩喷缩节胺0.5~1g,1~1.5g,2~3g。在科学化控的同时,及时整枝。在第1果枝生出后,及时去除果枝以下的叶枝,及时去除主茎上的赘芽,并去掉中下部果枝的边心。
而现有的栽培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田间棉花植株高大,叶面积指数高,行间郁闭,烂铃较多。晚秋桃比例大,棉花吐絮时间很难集中,不利于实现机械化一次性采收,也难以保证棉花纤维品质的一致性。棉花的生物学特性和需肥规律施肥不太相符,用量大,浪费多;把增加施肥次数作为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主途径,用工多,增加成本。传统的化学调控只能起到调控株高、株型的作用,对于棉花生长后期的赘芽没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滨海盐碱旱作区气候类型的棉花栽培方法,旨在改善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栽培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适于滨海盐碱旱作区气候类型的棉花栽培方法,包括:
在4月25日~5月5日进行播种,播种密度为5500~6500株/亩;
7月5日~7月10日打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适于滨海盐碱旱作区气候类型的棉花栽培方法,由于增大了播种密度至合适范围内,延迟了合适天数进行播种,使得棉花植株生长过程中没有伏前桃,烂铃显著减少,而且建立了大群体小个体棉田结构,单株由“高、大、粗”变为“矮、细、软”,不仅纤维品质高也是机械化采收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前进行打顶使得打顶后没有霜后花,吐絮相对集中,不仅提高纤维品质也利于机械化一次采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播种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适于滨海盐碱旱作区气候类型的棉花栽培方法具体说明。
一种适于滨海盐碱旱作区气候类型的棉花栽培方法,包括:
S1、在4月25日~5月5日进行播种,播种密度为5500~6500株/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未经沧州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87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