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石试样裂缝曲面用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8511.2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7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明;吴明洋;李铭辉;王维忠;邓博知;宋真龙;鲁俊;刘超;石发瑞;陈嘉琪;尹思禹;高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24 | 分类号: | G01B11/24;G01N21/8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刘代春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针 检测 定位板 插孔 测定装置 试样槽 指示板 裂缝 被测试样 岩石试样 定位孔 穿过 定位板固定 曲面模型 数据处理 装置结构 裂隙 同轴线 针尖 阵地 朝上 点集 尾端 针杆 | ||
1.一种岩石试样裂缝曲面用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检测针(1)、检测定位板(2)、检测指示板(3)和试样槽(4);所述试样槽(4)用于将被测试样的裂缝曲面朝上的方式装夹固定被测试样;所述检测定位板(2)固定连接在试样槽(4)上方并距被测试样的裂缝曲面设定距离,检测定位板(2)上呈矩阵地分布有检测针插孔;所述检测针(1)的针杆主体上形成有刻度;检测针(1)能够呈针尖朝下地由检测针插孔穿过所述检测定位板(2),且尾端露出检测定位板(2);所述检测指示板(3)位于检测定位板(2)与被测试样之间;检测指示板(3)上呈矩阵地分布有供所述检测针(1)穿过的检测定位孔;该检测定位孔与所述检测针插孔一一对应,并与对应的检测针插孔同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试样裂缝曲面用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针(1)的尾端具有杆帽(1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试样裂缝曲面用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定位孔形成在金属嵌套(3a)上,金属嵌套(3a)嵌合固定在所述检测指示板(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试样裂缝曲面用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指示板(3)可上下调节地设在支架上,该支架下端固定连接在试样槽(4)上,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定位板(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石试样裂缝曲面用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三个竖直设置的支腿(5)构成;所述支腿(5)中部设有竖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检测指示板(3)一体形成或固定具有伸入所述滑槽的滑块,滑块与所述滑槽呈滑动配合;所述检测指示板(3)通过与所述滑块连接的螺纹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腿(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石试样裂缝曲面用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槽(4)通过三面围墙和一活动门包围成敞口容器结构;三面围墙和活动门上均设有顶紧试样的压紧螺杆(6),且压紧螺杆(6)前端设有由于与试样接触的压紧块。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岩石试样裂缝曲面用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定位板(2)上设有夹紧所述检测针(1)的夹紧构件,该夹紧构件包括固定夹紧块(7)和活动夹紧块(8),固定夹紧块(7)与检测定位板(2)固定连接,两个夹紧块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锁扣锁紧固定,两个夹紧块的锁紧固定状态,用于形成对所述检测针(1)的夹紧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岩石试样裂缝曲面用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紧块(7)靠近活动夹紧块(8)的侧面上形成有穿过检测针(1)的半圆槽;所述活动夹紧块(8)靠近固定夹紧块(7)的侧面上粘结有橡胶板。
9.一种岩石试样裂缝曲面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装置实施,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待测试样的装夹固定在试样槽内,且裂缝曲面整体朝上;
第二步,将检测指示板(3)向靠近试样的方向调整,使检测指示板(3)远离检测定位板(2);
第三步,根据试样截面尺寸,采集覆盖试样裂缝曲面的检测定位板(2)的所有检测针插孔中心的平面坐标点信息;
第四步,依次在检测针插孔插入检测针(1),并使针尖抵靠在裂缝曲面上,通过检测指示板(3)读取检测针(1)紧邻检测指示板(3)的上平面或者下平面中任一选定平面的刻度值,并与检测针插孔的平面位置坐标一一对应,以进行所有检测点的点数据采集;
第五步,将采集到的岩石试件裂缝曲面上的点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Hermit插值计算和Bezier曲面算法获得岩石试件破裂岩石试件裂缝曲面的数学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岩石试样裂缝曲面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步依次插入检测针(1)的过程中,采用整排或整列插入;然后,成排或成列采集的点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851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