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通道接收光功率监控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87896.0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3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韩晓明;张美蓉;沈雨轩;鲁庆;陈涛;许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易锐光电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苏州易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79 | 分类号: | H04B10/079 |
代理公司: | 苏州谨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5 | 代理人: | 唐静芳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接收 功率 监控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通道接收光功率监控方法及装置,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光学放大器在第一工作阶段对应的第一工作特性曲线;获取光学放大器在第二工作阶段对应的第二工作特性曲线;获取光学放大器在第三工作阶段对应的第三工作特性曲线;获取光学放大器的当前工作电流;从第一工作特性曲线、第二工作特性曲线或者第三工作特性曲线中确定当前工作电流对应的总进光功率;确定每路光信号的放大前的光功率在总进光功率中的占比;根据总进光功率和占比确定每路光信号在进入光接收模块之前的光功率;可以解决额外设置监控光电二极管等原件来获取总进光功率会增加光接收模块的结构复杂度的问题;降低光接收模块的结构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通道接收光功率监控方法及装置,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大容量网络带宽需求,通常在发射端通过光波分复用器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合并在一起在单根光纤中传输,接收端接收到的光信号先通过光学放大器放大,再通过解复用器将具有多个波长光信号解复用至不同的光通道,通过探测器进行探测。
为了获知每路光通道中的光信号在放大前的光功率,专利号为201710505073.X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光接收模块,该光接收模块通过额外设置分光装置以及与该分光装置通过第一分支光纤通路相连的监控光电二极管来检测总进光功率,再通过校正每路光的增益和光学放大器的输出光功率,得到每路光信号在放大前在总进光功率中的占比;然后,结合总进光功率计算得到每路光信号在放大前的光功率。
然而,上述方法需要额外设置分光装置、监控光电二极管等原件和线路,会增加光接收模块的结构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通道接收光功率监控方法及装置及存储介质,可以解决额外设置分光装置、监控光电二极管等原件和线路来获取总进光功率,会增加光接收模块的结构复杂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通道接收光功率监控方法,用于设置有光学放大器的光接收模块中,所述光学放大器通过解复用器与至少一个功率探测器相连,所述功率探测器用于探测所述解复用器输出的每路光信号的光功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光学放大器在第一工作阶段对应的第一工作特性曲线,所述第一工作阶段为通过第一工作电流控制的恒定电流控制阶段;所述第一工作特性曲线用于表示各路光信号的光功率总和与总进光功率之间的关系;
获取所述光学放大器在第二工作阶段对应的第二工作特性曲线,所述第二工作阶段为以各路光信号的光功率总和为预设功率的恒定功率控制阶段;所述第二工作特性曲线表示所述光学放大器的工作电流与总进光功率之间的关系;
获取所述光学放大器在第三工作阶段对应的第三工作特性曲线,所述第三工作阶段为通过第二工作电流控制的恒定电流控制阶段;所述第三工作特性曲线用于表示各路光信号的光功率总和与总进光功率之间的关系;
获取所述光学放大器的当前工作电流;
从所述第一工作特性曲线、所述第二工作特性曲线或者所述第三工作特性曲线中确定所述当前工作电流对应的总进光功率;
确定每路光信号的放大前的光功率在总进光功率中的占比;
根据所述总进光功率和所述占比确定每路光信号在进入所述光接收模块之前的光功率。
所述第一工作特性曲线中光功率总和与总进光功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二工作特性曲线中工作电流与总进光功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且在所述第二工作阶段的所述预设功率为所述第一工作特性曲线中光功率总和的最大值。
可选地,所述第三工作特性曲线中光功率总和与总进光功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且在第三工作特性曲线中光功率总和的最小值为所述第一工作特性曲线中光功率总和的最大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锐光电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苏州易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易锐光电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苏州易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78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