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十字花科根肿病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87695.0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78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庞文星;王迎君;朴钟云;李晓楠;战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G9/029;A01G13/00;A01G24/12;A01G24/15;A01G24/42;A01G31/00;C12Q1/18;C12R1/645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11086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十字花科 根肿病 鉴定 方法 | ||
1.一种十字花科根肿病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十字花科植株采用育苗袋栽培方法进行育苗;待植株长出一片真叶后采用注射法将根肿菌菌液注射至植株根部;植株生长期间,对植株喷洒营养液;待植株根部发病,进行根肿病抗病性鉴定;
所述育苗袋栽培方法为将十字花科植株采用陶粒、沙子和珍珠岩混合基质,并配以喷洒营养液,进行育苗;
所述育苗袋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把灭完菌的由泥炭、蛭石和珍珠岩混合组成的基质A装到育苗袋中,喷水润湿,待基质水分吸收后将种子播到基质中,待种子发芽后,把植株定植到花盆中,花盆内装有灭完菌的粒径分别为8~15mm的陶粒、沙子和珍珠岩按质量比为0.9~1.1:0.9~1.1:1组成的基质B,植株生长期间喷洒营养液,以防幼苗干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花科根肿病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法具体为:将根肿菌悬浮液接菌到植株根部,每株的根肿菌悬浮液接菌量为1×105~1×108个孢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十字花科根肿病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肿菌悬浮液由以下方法制得:
取发病根瘤用清水洗净,室温下进行活化;在活化好的发病根瘤中加入无菌水,所述发病根瘤:无菌水用量比为2~4g:10mL,并用破壁磨菌机粉碎2~3次,过滤,合并滤液,充分摇匀;检测摇匀后滤液中根肿菌孢子浓度,并根据检测出的浓度用无菌水稀释至1×105~1×108个孢子/mL,制得根肿菌悬浮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花科根肿病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为阿夫道宁水培营养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花科根肿病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肿病抗病性鉴定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计算病情指数,根据病情指数计算值进行根肿病鉴定;其中,所述病情指数计算方法如式(Ⅰ)所示: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病级数]×100/(调查总株数×3)(Ⅰ)
根据病情指数计算值进行根肿病鉴定标准如下:在病情指数小于等于25时,判定为抗病;病情指数大于25时为感病;
所述相对病级数为:
0级:根系正常生长,未发病;1级:侧根发病有小瘤,主根未发病;2级:主根有小瘤,或侧根有大瘤,或主根与侧根均有大瘤;3级:主根,侧根均有大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769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