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葡聚糖-槲皮素聚合物载药胶束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85422.2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23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彪;孙姣;陈会英;崔韶晖;支德福;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69 | 分类号: | A61K47/69;A61K47/61;A61K31/35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胡景波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糖 槲皮素 聚合物 胶束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胶束制剂抗肿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葡聚糖‑槲皮素聚合物载药胶束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将改性的槲皮素与葡聚糖反应后制备得葡聚糖‑槲皮素前药聚合物,该葡聚糖‑槲皮素前药聚合物在超纯水中自发分散形成胶束。本发明所制备的葡聚糖‑槲皮素聚合物载药胶束制剂,明显的改善了药物的水溶性,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有利于临床应用研究。制备的葡聚糖‑槲皮素聚合物载药胶束制剂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制剂,在癌症治疗中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胶束制剂抗肿瘤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葡聚糖-槲皮素聚合物载药胶束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槲皮素(Quercetin,QT),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多酚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槲皮素对多种癌症均具备良好的抑制作用,如肺癌,肝癌,乳腺癌等。然而由于其溶解度低,亲水性差,在胃肠道中不稳定,以及广泛的首过代谢,槲皮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提高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利用纳米技术制备槲皮素的各种新型制剂,如包合物、微乳、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纳米结晶等。槲皮素结构中含有五个酚羟基,羟基位置的不同导致其性质不同,因此可以根据这一特性获得多种槲皮素的衍生物。槲皮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然而,槲皮素为平面型分子,分子堆积比较紧密,分子间引力作用大,不容易分散在溶剂中,使其水溶性较差,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最高血浆浓度仅为0.13~7.6μM,因此大大限制了其临床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葡聚糖-槲皮素聚合物载药胶束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载药胶束制剂不仅能够改善药物的水溶性,还可使药物被包裹在疏水内核可以保持药物的活性,有利于其到达特定组织或细胞发挥药效。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葡聚糖-槲皮素聚合物载药胶束制剂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制备葡聚糖-槲皮素聚合物Dex-QT固体粉末:将槲皮素QT溶于吡啶在60℃加热搅拌至槲皮素完全溶解后将反应体系转移到冰浴条件下,向反应体系中滴加乙酸酐,室温搅拌;将产物抽滤后真空干燥,得五乙酰槲皮素FAQ。将五乙酰槲皮素、除水剂无水碳酸钾、催化剂碘化钾加入溶剂丙酮溶解。60-80℃滴加溴乙酸乙酯,60-80℃反应过夜,抽滤,旋干,得7-槲皮素氧乙酸乙酯QEA。用甲醇将7-槲皮素氧乙酸乙酯QEA溶解,加入氢氧化钾溶液;然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4℃,利用盐酸调节体系pH值至2-3;将反应物进行后处理后真空干燥,得7-槲皮素氧乙酸QE。将7-槲皮素氧乙酸在冰浴条件下滴加二氯亚砜,于80℃条件下反应,旋干,得7-槲皮素氧乙酰氯QT-cl。将7-槲皮素氧乙酰氯和葡聚糖粉末溶解于1~20mL的DMSO中,并加入吡啶作为缚酸剂,室温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透析,冷冻干燥,得葡聚糖-槲皮素聚合物Dex-QT固体粉末。
S2.将葡聚糖-槲皮素聚合物Dex-QT固体粉末,溶于水中,室温下,漩涡震荡并辅助超声,使其在水中分散均匀,自发形成一定浓度的胶束制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槲皮素QT与乙酸酐的摩尔比例为1:1~5,槲皮素QT与吡啶的摩尔比例为1~5:1。所述的乙醇均为70%乙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五乙酰槲皮素FAQ与溴乙酸乙酯的摩尔比例为1~10:1,五乙酰槲皮素FAQ与丙酮的质量比为3:1~5,五乙酰槲皮素FAQ与催化剂碘化钾的质量比为1~10:1,五乙酰槲皮素FAQ与除水剂的质量比例为1~5: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7-槲皮素氧乙酸乙酯QEA与甲醇的用量为1:1~5。所述的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3%,加入量为5mL;盐酸的浓度为2.5mol/L。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7-槲皮素氧乙酸QE与二氯亚砜的摩尔比例为5~10:1。所述的尾气为氯化氢和二氧化硫气体,所述的尾气回收的溶液选自氢氧化钾、碳酸钾、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民族大学,未经大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54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