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骨科下肢术后助力运动的训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81615.0 | 申请日: | 201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9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峰;刘娟娟;曹彬彬;杨青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3B22/06;A63B2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9 | 代理人: | 卢玲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骨科 下肢 术后 助力 运动 训练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骨科下肢术后助力运动的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腿部护理装置需要较大的力,也可能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不适合助力运动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壳体内有第一圆盘,第一圆盘右端面上有T型槽,第一圆盘右侧有第二圆盘,第二圆盘上有弧形槽,弧形槽内有伸缩杆,第二圆盘右侧有第一摩擦轮,每个伸缩杆右端均固定有一个第二摩擦轮;壳体右侧有矩形盒,矩形盒内有丝杠,丝杠上套装有活动块,活动块右端有固定轴,活动块右侧有脚踏板;本发明结构巧妙,实现了患者用较小的力就可以活动腿部,避免二次伤害,适合助力运动,能调整器械对腿部辅助力量的大小,也能调节活动的幅度大小,方便使用,适用性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骨科下肢术后助力运动的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腿部受伤后,要经过四个训练步骤,依次是: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及阻力运动。其中助力运动指的是患者不能自主关节活动或者活动范围达不到正常值、无足够力量完成主动运动时,由医务人员、患者本人的其他肢体或利用器械提供力量来协助患肢进行活动。
现有技术中,腿部护理器械分两种,一种是完全依靠患者本人发力来活动腿部的器械,这种器械对于患部刚刚愈合的患者并不适应,因为驱动器械本身就需要较大的力;另一种是完全靠电力提供,但是在电力作用下,可能患者突然出现不适,器械依然会强行带动腿部进行活动,极容易造成受伤部位的二次伤害。除此之外,现有的护理器械的输出的力是恒定的,活动的幅度大小也是不可调节,造成现有的护理器械不能很好的适应处于不同阶段的患者的活动需求也不能适应不同的患者,综上两种器械均不适合助力运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用于骨科下肢术后助力运动的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腿部护理装置需要较大的力,也可能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不适合助力运动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开口向上的壳体,壳体内有竖直且能主动转动的第一圆盘,第一圆盘与第一摩擦轮同轴,第一圆盘右端面上有多个沿第一圆盘径向开设的T型槽,第一圆盘右侧有与其同轴的第二圆盘,第二圆盘上有多个呈圆周均布且与T型槽一一对应的弧形槽,弧形槽内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左端置于T型槽内且能沿T型槽滑动,第二圆盘转动时弧形槽能使伸缩杆能沿着T型槽滑动,第二圆盘右侧有与其同轴的第一摩擦轮,每个伸缩杆右端均固定有一个第二摩擦轮,第二摩擦轮与第一摩擦轮保持接触;壳体右侧有开口向右的矩形盒,矩形盒能跟随第一摩擦轮转动,矩形盒内有沿第一摩擦轮径向布置的丝杠,丝杠上套装有矩形的活动块,活动块与丝杠经螺纹连接,活动块右端有水平状的固定轴,活动块右侧有水平状的脚踏板,脚踏板与固定轴铰接。
本发明结构巧妙,实现了患者用较小的力就可以活动腿部,避免二次伤害,适合助力运动,能调整器械对腿部辅助力量的大小,也能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调节活动的幅度大小,方便使用,适用性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圆盘、第二圆盘及第二摩擦轮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核心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部分零件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第二圆盘及其上的弧形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伸缩杆沿着T型槽滑动的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市中心医院,未经洛阳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16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