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及回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5807.0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8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袁松;刘四昌;黎良仆;魏记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18 | 分类号: | E02D17/18;E21D11/04;E21D11/3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廖慧敏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填 明洞 三合土层 废旧轮胎 回填土 堆载 废旧轮胎层 缓冲作用 瞬间冲击 安全度 内侧墙 崩塌 顶面 落石 平铺 坡率 齐平 山体 压实 泥石流 应用 | ||
1.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包括回填在明洞内侧墙与山体之间的底部回填土石(1),其特征在于,底部回填土石(1)的上方压实设置有三合土层(2),三合土层(2)的顶面与明洞洞顶齐平,三合土层(2)与明洞洞顶的上方设有由废旧轮胎平铺而成的废旧轮胎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废旧轮胎层的下方设有砂浆找坡层(4),砂浆找坡层(4)表面铺设有防水卷材(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废旧轮胎层(3)与防水卷材(5)之间设有卵石透水层(6),明洞洞顶远离山体的外侧设有挡块(7),挡块(7)的顶面高于卵石透水层(6)的顶面,挡块(7)的底部开设有贯穿挡块(7)两侧的泄水孔(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废旧轮胎层(3)由多层轮胎交错堆叠而成,上层轮胎的中心处位于与上层轮胎相接触的四个下层轮胎圆心的中心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废旧轮胎层(3)的上方铺设有主动网(9),主动网(9)上方铺设有一层沙袋(10),沙袋(10)上方设置顶部回填土石(1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砂浆找坡层(4)的坡度大于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明洞洞顶的新型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水卷材(5)上的表面铺设有无纺布。
8.一种明洞洞顶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明洞内侧墙与山体之间回填土石,然后在回填土石的顶面位置铺设三合土对土石进行压实;步骤2)在三合土连同明洞洞顶的上方进行砂浆找坡,横向坡度不低于2%,形成砂浆找坡层;步骤3)在砂浆找坡层的表面上铺设防水卷材,山体一侧做好防水卷材的反卷措施,在防水卷材表面铺设无纺布;步骤4)在防水卷材及无纺布的顶面铺设一定厚度的卵石透水层,然后在明洞洞顶远离山体外侧设置的挡块底部开设泄水孔;步骤5)在卵石透水层上设置多层具有一定厚度的废旧轮胎,上下两层之间交错布置;步骤6)在最顶层的废旧轮胎表面铺设一层主动网,主动网利用锚杆锁在山体和明洞外侧挡块中,然后在主动网上面再铺设一层沙袋;步骤7)最后再在沙袋的上方根据实际回填线沿着山体一侧回填土石,完成明洞洞顶的回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58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式深基坑支护维稳结构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边坡抗滑支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