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锌离子电池的凝胶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68368.0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6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涂金英;黄华波;李亮;姚军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65;H01M10/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佳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电池 凝胶 电解质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锌离子电池的凝胶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包括如下步骤:S1、在加热条件下,将聚乙烯醇溶于水中,接着依次加入锌盐、锰盐、氯化锂完全溶解,得聚乙烯醇混合溶液;S2、将交联剂、锌盐、锰盐、氯化锂溶于水中,得凝固液。S3、将电池隔膜浸入步骤S1所得到的聚乙烯醇混合溶液中,取出后,再浸入步骤S2所得的凝固液中,最后得到凝胶电解质。本发明克服现有固态凝胶电解质种类太少、制备工艺较为复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凝胶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涉及一种锌离子电池的凝胶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化学电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因其高效的能量转换和存储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手持式电子设备,电动交通工具,航空航天,以及其它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锂离子电池。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电池普通使用有机体系的电解液,即将锂盐溶解到有机溶剂中,如碳酸酯类、醚类、砜类、腈类等。有机电解液体系的锂离子电池的优点是电压高,能量密度大。但是,有机电解液也存在致命的缺陷:沸点低,易燃、易爆,毒性大等。此外,锂资源的紧缺未来也将是锂离子电池巨大挑战。寻求锂离子电池替代产品是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地壳中蕴藏着众多金属元素,其中具有良好电化学活性的锌(电极电势则为-0.763Vvs.NHE)的丰度高达1.5%,由其组成的锌离子电池属于水系二次电池,环境友好,不存在安全问题。它还可以直接在开放环境中封装(无需在手套箱中操作),工艺简单,成本更低。
另一方面,由于极大的灵活和便利性,柔性/可穿戴锌离子电池的研究与开发正逐步受到关注。此外,固态电解液不仅可以组装柔性、可穿戴锌离子电池,而且还可以阻碍锌枝晶的生长,有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据报道了一种交联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并将其作为柔性锌锰电池的固态电解质。电池不仅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还展现了可高度压缩和柔性/可穿戴的特点。此后,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纳米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复合水凝胶,并将其作为柔性锌锰电池的固态电解质,进一步提高了力学强强度。对于柔性/可穿戴锌离子电池而言,目前的技术难点在于可供选择的固态凝胶电解质种类太少、制备工艺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锌离子电池的凝胶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克服现有固态凝胶电解质种类太少、制备工艺较为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锌离子电池的凝胶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加热条件下,将聚乙烯醇溶于水中,接着依次加入锌盐、锰盐、氯化锂,待完全溶解,得聚乙烯醇混合溶液;
S2、将交联剂、锌盐、锰盐、氯化锂溶于水中,得凝固液。
S3、将电池隔膜浸入步骤S1所得到的聚乙烯醇混合溶液中,取出后,再浸入步骤S2所得的凝固液中,最后得到凝胶电解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锰盐用于提供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所述氯化锂为助溶剂,促进聚乙烯醇的盐溶液的溶解,由于凝胶电解质在凝固液中被交联固化,凝胶电解质体系中保留了大量的水,故离子导电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锌盐选自氯化锌、醋酸锌、硝酸锌、高氯酸锌、三氟甲烷磺酸锌或氟硼酸锌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
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聚乙烯醇溶于水中的质量浓度为1~300mg/mL。
进一步的,步骤S1中,加热温度为30~120℃。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盐的浓度为0.1~10mol/L,所述锰盐的浓度为0.01~10mol/L,所述氯化锂的浓度为0.01~10mol/L。
进一步的,所述交联剂选自硼砂、硼酸、戊二醛或环氧氯丙烷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锰盐选自硫酸锰、硝酸锰或醋酸锰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83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