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承插口混凝土管道对接装置及其对接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8047.0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7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吕云升;张力;舒定军;陈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09 | 分类号: | F16L1/09;F16L1/036;F16L25/10;B25B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芦玲玲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管道 承插口 对接装置 推进部件 夹持部件 承插式 支架 施工 承口 微量调节 插口 可滑动 抵接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承插口混凝土管道对接装置,包括夹持部件、推进部件以及支架,所述夹持部件用于连接在已安装的承插口混凝土管道的承口部位上,所述推进部件用于抵接在待安装的承插口混凝土管道设有承口一端的端面上,所述夹持部件设于支架的一端,所述推进部件可滑动设于支架的另一端;其中,所述推进部件用于将待安装的承插口混凝土管道的插口推进到已安装的承插口混凝土管道的承口内。本发明提供的承插口混凝土管道对接装置,使承插式混凝土管道对接施工易于实施,可以进行对承插式混凝土管道对接时的微量调节,保证安装精度,保证承插式混凝土管道的对接施工质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该对接装置对承插口混凝土管道进行对接施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排水工程管道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承插口混凝土管道对接装置及其对接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工程施工时,需要开挖坑道埋设混凝土管道,国内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多采用300~1200mm承插口混凝土管,对于大口径的承插式混凝土管,因自重原因工人施工较为困难,当承插式混凝土管对接直接采用吊车、卷扬机设备吊装到位的方式时,经常因发生碰撞,造成管口破损或者粘结材料脱落等,使得承插式混凝土管对接时会出现承插口对接不严,容易出现裂缝的情况,造成施工后管道对接处渗水,严重影响施工质量。一些其他类型混凝土管道埋地施工时也会产生类似因管对接不严产生质量隐患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插口混凝土管道对接装置及其对接施工方法,旨在解决承插口管道对接施工时,承插口混凝土管道对接困难,承插口易出现对接不严,造成管道对接处渗水,影响施工质量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承插口混凝土管道对接装置,包括夹持部件、推进部件以及支架,所述夹持部件用于连接在已安装的承插口混凝土管道的承口部位上,所述推进部件用于抵接在待安装的承插口混凝土管道设有承口一端的端面上,所述夹持部件设于所述支架的一端,所述推进部件可滑动设于所述支架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推进部件用于将所述待安装的承插口混凝土管道的插口推进到所述已安装的承插口混凝土管道的承口内。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件为卡箍,所述卡箍为与所述承插口混凝土管道承口处的管身相适配的半圆环结构,所述卡箍用于卡接于所述已安装的承插口混凝土管道的承口部位上。
优选地,所述卡箍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卡箍包括对称设置的两部分,对称的两部分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推进部件包括顶板以及行进丝杆,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有与所述行进丝杆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行进丝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内,所述行进丝杆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顶板的一侧面上,所述顶板的相对的另一侧面用于抵接在所述待安装的承插口混凝土管道设有承口一端的端面上,所述顶板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行进丝杆的第二端设有手摇柄。
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两个间隔预设距离设置的滑杆,所述支撑杆连接于两个所述滑杆上,所述预设距离大于承插口混凝土管道的承口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顶板的中部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两侧各设有一个限位块,所述滑杆设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块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承插口混凝土管道对接施工方法,该对接施工方法使用上述的承插口混凝土管道对接装置进行对接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待安装的承插口混凝土管道放置到管沟内,使所述待安装的承插口混凝土管道的插口与已安装的承插口混凝土管道的承口之间的距离保持在50mm-100mm;
步骤二、将所述对接装置的夹持部件连接在所述已安装的承插口混凝土管道的承口部位上,将所述对接装置的推进部件抵接在所述待安装的承插口混凝土管道设有承口一端的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80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埋式复合管道
- 下一篇:围堰区域内的管道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