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结构抗震预埋基座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8005.7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3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余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艳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27/42;E02D5/74;E02D31/08;E04C3/32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张东明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加强框架 钢结构立柱 减震基座 锚杆 下端 钢结构 减震座 预埋 抗震 穿过 螺母 震动 钢结构建筑 抗震能力 压缩弹簧 岩石土层 震动能量 中心开孔 内底壁 底壁 缓冲 浇筑 埋设 混凝土 土壤 贯穿 外部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抗震预埋基座,包括钢结构立柱和基坑,所述钢结构立柱的下端埋设于基坑内,基坑内浇筑有混凝土,所述基坑内设有加强框架体,所述钢结构立柱穿过加强框架体的中心开孔,并通过L形固定件与加强框架体固定连接,所述钢结构立柱下端设有减震基座,所述减震基座外部还设有辅助减震座,所述辅助减震座的内底壁与减震基座的下底壁通过第一压缩弹簧相连,所述加强框架体上贯穿设有多个锚杆,所述锚杆穿过加强框架体并通过螺母与加强框架体固定,所述锚杆的下端深入基坑下方的岩石土层内。能够吸收震动能量,对震动进行缓冲,进而降低震动对基坑以及基坑周围的土壤带来的破坏作用,提高了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定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抗震预埋基座。
背景技术
钢结构为一种固定建筑物,其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钢结构建筑的主支撑部件为钢结构立柱,为了增强钢结构立柱下端的支撑稳定性,会在钢结构立柱的下端设置地基,地基的形式为深挖一个基坑,在基坑内打入若干锚杆,将钢结构立柱的下端插入基坑内并浇筑混凝土填充基坑与钢结构立柱的缝隙使得锚杆、混凝土、钢结构立柱连接为一体。
虽然上述地基具有较好的强度,但是这种刚性连接结构的抗震缓冲性能较差,特别是在地面震动时,震动通过地基和钢结构立柱会传递至整个钢结构建筑,从而造成钢结构建筑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抗震预埋基座,能够吸收震动能量,对震动进行缓冲,进而降低震动对基坑以及基坑周围的土壤带来的破坏作用,提高了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钢结构抗震预埋基座,包括钢结构立柱和基坑,所述钢结构立柱的下端埋设于基坑内,基坑内浇筑有混凝土,所述基坑内设有加强框架体,所述钢结构立柱穿过加强框架体的中心开孔,并通过L形固定件与加强框架体固定连接,所述L形固定件通过螺柱与立柱,加强框架体固定,所述钢结构立柱下端设有减震基座,所述减震基座外部还设有辅助减震座,所述辅助减震座的内底壁与减震基座的下底壁通过第一压缩弹簧相连,所述加强框架体上贯穿设有多个锚杆,所述锚杆穿过加强框架体并通过螺母与加强框架体固定,所述锚杆的下端深入基坑下方的岩石土层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当震动发生时,震动传递到混凝土,加强框架体和锚杆保证了钢结构立柱与混凝土的连接强度,增加了钢结构立柱下端的稳定性,减震基座通过弹性变形和恢复将震动能量吸收,防止震动进一步传递至钢结构建筑和周围土层,降低震动对基坑以及基坑周围的土壤带来的破坏作用,提高了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而辅助减震座可以进一步缓解释放减震基座受到的力,利用第一压缩弹簧对减震基座起到辅助缓冲的作用,增强减震基座的抗震和受力能力。
优选地,所述加强框架体包括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所述上加强板,下加强板和锚杆构成一个矩形的受力框架。通过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形成一个受力的框架体结构,增强了对钢结构立柱的稳定作用,能够具有更好的支撑能力。
优选地,所述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之间固定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连接套筒和设在连接套筒内的缓冲柱和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套设在缓冲柱周围。通过在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之间设置缓冲件,当震动传递到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上时,缓冲柱和缓冲弹簧能够对震动能量进行吸收,防止震动对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造成破坏,保证上加强板和下加强板具有稳定地固定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艳,未经余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80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