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助输气管道积液判断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65886.7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5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黄璞;陈学敏;任基文;梁德成;黄禹忠;何丹;龚云洋;俞黎晟;翁高富;林绍坚;李峰;李凤;许鑫;马倩倩;朱敏;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0 | 分类号: | F17D5/00;G01F23/24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方清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输气管道 积液 判断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管线辅助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辅助输气管道积液判断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输气管道一侧的积液检测导管,所述积液检测导管底端通过连通管与输气管道的底部连通,顶端通过连通管与输气管道连通,使所述输气管道和积液检测导管组合形成密封连通的连通器结构,所述积液检测导管外设置有标识件,所述积液检测导管内设置有浮子,所述标识件与浮子磁性连接,实现积液检测导管内液面高度的可视化显示,装置结构简单,检测结果准确,同时,由于积液检测导管与输气管道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保证检测过程的安全性,实现输气管道的积液程度的简单、准确、安全的检测,为输气管道清管作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管线辅助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辅助输气管道积液判断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地层中的水会随着天然气被携带至地面以上,虽然地面处理设备中设置有专用的气水分离装置,但是,由于天然气中具有不同相态的水,其中呈气态的水分会随着天然气一起进入天然气的输送管线内,在输送管线内逐渐的汇聚,形成积液,当积液达到一定程度,管道内输送压力会不断上升,直接影响输送管线对天然气的正常运输,影响上游气井的正常生产,所以,需要根据管道的积液情况,定期对管线进行清管作业处理。
现有的天然气输送管线上,主要利用站内管线末端压力,结合fluent等软件对管线中多向流的流型进行模拟计算,进而得到模拟的管线内部的积液情况,根据得到的模拟结果建立清管方案,但是,由于管线内压力值并不稳定,且无规律性,一个采气场站的管线数量较多,每条管线内由于积液情况的不同,压力值也相应存在差异,不能对每一条管线均进行积液计算,另外,不同计算模型的选择也会产生不同分析结果,导致计算得到的积液情况与管线内的实际积液情况存在较大误差,在实际清管作业中不能切实指导相关工作,在日常气田开发管理过程中也难以针对管线积液开展实时跟踪,确保从源头解决积液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现有的天然气输送管线上采用模拟方式计算管线内部的积液情况,不能对每一条管线均进行积液计算,且分析结果与实际积液情况存在较大误差,影响清管作业进行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天然气输送管线上采用模拟方式计算管线内部的积液情况,不能对每一条管线均进行积液计算,且分析结果与实际积液情况存在较大误差,影响清管作业进行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辅助输气管道积液判断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辅助输气管道积液判断的检测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输气管道一侧的积液检测导管,所述积液检测导管底端通过连通管与输气管道的底部连通,顶端通过连通管与输气管道连通,使所述输气管道和所述积液检测导管组合形成密封连通的连通器结构,所述积液检测导管外设置有标识件,所述积液检测导管内设置有浮子,所述标识件与所述浮子磁性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辅助输气管道积液判断的检测装置,通过由积液检测导管和输气管道组合形成的密封连通的连通器结构,使得积液检测导管与输气管道中的液面高度相同,使通过磁性连接的标识件与浮子相互作用,实现积液检测导管内液面高度的可视化显示,检测结果更直观准确,同时,由于积液检测导管与输气管道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使得检测过程不会给天然气管道造成影响,保证检测过程的安全性,使通过该结构的检测装置,实现对采输场站的各条管线的积液情况的分别检测,使检测结果真实反映各条管线的实际积液情况,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为气井的维护措施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浮子为磁性片,所述标识件为导电金属片。通过磁性片和导电金属片的磁性连接,较容易的实现浮子与标识件的同步移动,使标识件在积液检测导管外显示积液检测导管内的液面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58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