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滚筒联动式的蒸发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5161.8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5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段之殷;康嘉伟;石峻璋;胡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电智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0 | 代理人: | 吴红飞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发装置 蒸发冷却系统 储水盒 多级滚筒 多级联动 建筑墙体 排水装置 驱动装置 滚筒组 通风降温系统 蒸发冷却器 传热传质 传统滚筒 风机设置 联动式 湿传递 风机 驱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发冷却系统,包括风机、蒸发装置、排水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蒸发装置包括多级联动滚筒组和储水盒,所述储水盒设置在所述多级联动滚筒组底部;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蒸发装置顶部;所述排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水盒底部;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蒸发装置连接,用于驱动蒸发装置运行。一种通风降温系统,包括建筑墙体和上述的蒸发冷却系统,所述蒸发冷却系统设置在所述建筑墙体中。本发明的多级滚筒与传统滚筒式蒸发冷却器相比,其湿表面积增加了三倍多,空气与水的传热传质面积更大,热湿传递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发冷却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多级滚筒联动式的蒸发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蒸发冷却技术是利用水的蒸发吸热,使空气达到冷却的目的。蒸发冷却分为直接蒸发冷却和间接蒸发冷却两种。其中,直接蒸发冷却是指空气和水直接接触的冷却过程,空气处理过程为等焓降温加湿过程,送风的极温度受进风湿球温度的限制。直接蒸发冷却技术作为一种经济环保的冷却方式,可与蒸汽压缩式空调、间接蒸发冷却器、除湿系统等其他空调系统复合应用,广泛应用于工业、公共和民用建筑中,可大幅度降低建筑的空调能耗,削减用电高峰,同时减少建筑的温室气体和CFCS的排放。除此以外,直接蒸发冷却技术还可与墙体或窗体等建筑围护结构结合,用于建筑的被动冷却。
在直接蒸发冷却器中,空气与冷却器填料的湿表面直接接触,空气与水之间的传热和传质同时进行,其热质传递率主要由湿表面上水的蒸发潜热所决定。因此,为了使冷却器获得更高的传热效率,必须保证空气和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选取吸水和保水性高的湿表面材料,和良好的布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按布水方式的不同,目前存在的直接蒸发冷却器主要包括喷淋式直接蒸发冷却器(湿帘)、飞溅式、喷雾式、旋转式、滚筒式和自吸式蒸发冷却器几种。其中,喷淋式直接蒸发冷却湿帘主要依靠重力和毛细力作用,使水在湿帘的蜂窝结构表面扩散。但在实际运行中,湿帘存在润湿均匀性和完整性差的问题,导致冷却效率不高。主要是因为湿帘存在很多沟槽凹面,长时间使用后,其凹面容易结垢生长青苔,阻断水流,并且喷嘴也容易被水垢堵塞,这些直接影响了蒸发冷却的布水效果。有研究对现有的直接蒸发冷却湿帘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湿帘的湿球冷却效率在60%~70%左右(田海林,李曦,孙梦瑶,等.常用湿帘产品的技术性能测试[J].农机化研究,2013(04):148-151.),其冷却效果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飞溅式蒸发冷却器主要是通过水雾飞溅器的离心力作用加湿填料,这种布水方式的润湿效果并不理想,需要综合考虑填料面积、填料结构以及风量等因素的影响。在几种蒸发冷却器中,旋转和滚筒式蒸发冷却器的布水效果最好。这两种冷却器的填料一部分浸入水盘,利用转轮驱动装置带动填料转动,可达到不错的润湿效果。相比之下,滚筒式蒸发冷却器比旋转式的密封性更好,空气不易泄漏。自吸式蒸发冷却器通过填料的毛细作用,从下水盘向上吸水润湿填料,这种布水方式不需要消耗电能,但其布水效果受润湿材料的吸水性和材料的高度限制,对于送风量要求较大的大型蒸发冷却器并不适用。
除了布水方式以外,以上几种蒸发冷却器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传统滚筒式蒸发冷却器的润湿表面属平板型,与空气的传热传质面积较小。并且这种滚筒填料较难拆卸,不利于维修和更换;喷淋式和飞溅式蒸发冷却器比滚筒式更加费水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级滚筒联动式的蒸发冷却系统,利用具有吸水特性的多级旋转滚筒之间的联合传动,使相切滚筒间吸水部连续接触,实现逐级连续传水,达到蒸发表面完全均匀润湿的一种新型直接蒸发冷却器。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蒸发冷却系统,包括风机、蒸发装置、排水装置和驱动装置;
所述蒸发装置包括多级联动滚筒组和储水盒,所述储水盒设置在所述多级联动滚筒组底部;
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蒸发装置顶部;
所述排水装置设置在所述储水盒底部;
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蒸发装置下方且与所述蒸发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蒸发装置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51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