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纸质文物的气相脱酸加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64974.5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4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东;冯登崇;洪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D21H25/18 | 分类号: | D21H25/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孙凤侠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纸质 文物 脱酸 加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纸质文物的气相脱酸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处理的纸质文物和脱酸试剂放入密闭装置中,密封并抽真空,使体系维持负压;然后将纸质文物在脱酸试剂蒸气和加固试剂蒸气的存在下分别进行脱酸处理和加固处理;脱酸试剂为氨水、分子量不大于200的小分子有机胺及其溶液、或沸点不高于200℃的液态有机胺及其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处理时不使用溶剂,不会出现液相脱酸法处理纸质文物时纸张皱缩变形、字迹晕染褪色等现象;避免了液相脱酸修复中纸张黏连造成的二次损伤;除酸效果明显,且可在纸张表面反应接枝形成包覆纸纤维的团状聚合物颗粒,获得了优异的机械性能,起到加固的效果,有效延长了纸质文物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古籍保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纸质文物的气相脱酸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纸质文物对文明的传播和传承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珍贵的古籍善本等纸质文献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黄化乃至碎裂成纸屑的现象。由于纸张本身主要由纤维素构成,纸张老化的实质就是纤维素发生酸性降解和氧化降解反应,造成纤维素分子链断裂,纸张中的酸会加速纤维素的降解。纤维素水解后,由于聚合度降低,纸张的强度也随之降低,当纤维素聚合度降至200以下时,纸张就会完全脆化,甚至部分粉化,使得纸质文献失去了使用功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水解过程中,酸性物质并未被消耗,而是逐渐积累变多,长久地停留在古籍中,危害越来越大。因此,对纸质文献进行彻底的脱酸研究已经迫在眉睫。目前尽管国内外研究机构已经开展各种对纸质文献的脱酸研究,但是至今仍未获得能实际应用的脱酸技术。
纸张脱酸作为一种延缓纸张酸化老化的有效手段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目前纸张脱酸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液相脱酸法:液相脱酸包含水溶液脱酸及有机溶液脱酸两种方法;(2)等离子体脱酸;(3)气相脱酸法。其中,液相脱酸法将纸质文物浸泡在溶液中,纸质文物浸泡后容易出现皱缩变形、字迹晕染等现象。而使用有机溶液脱酸时一般会使用甲醇及甲醇镁等物质,甲醇有毒且其溶解作用会造成有机颜料和粘接剂的溶出等现象,引起古籍油墨溶化,污损古籍;另外有机溶液易燃,毒性强,对操作的安全性要求很高。而采用等离子体对纸张脱酸(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9706790A),高能的等离子体会对纤维素有一定的破坏作用,需要严格小心地调节等离子体的能量密度使其处于一定的范围内,不适于规模化脱酸的要求。气相脱酸法,常用的试剂有氨气、碳酸氢盐、环己胺、吗啉、二乙基锌、季铵盐等,气相法(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242529A)工艺条件要求高,且需要大型真空设备,处理成本高昂。脱酸后纸张表面沉积的氧化锌虽能一定程度上稳定纸质文物的值,但含锌物质同时也有加速纤维素的光氧化作用。另外,脱酸剂二乙基锌易燃易爆,脱酸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等参数,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以上脱酸方法尽管都能有效的中和纸质文物中的酸性物质,但是这些方法并不能对纸质文物进行有效地加固。中国专利文献CN108221480A公开了一种对纸质文献进行脱酸的方法,涉及纸质文献脱酸领域,该方法使用碱性气体对纸质文献进行脱酸处理,并利用加固剂对脱酸处理后的纸质文献进行加固处理,以在纸质文献的纸张表面上形成一层填料保护膜。该方法虽然可以提高脱酸后纸张强度性能,但提高的幅度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纸质文物的气相脱酸加固方法。该方法对纸张破坏小,在处理过程中不会造成纸张皱缩变形、字迹晕染褪色,不仅能够使纸质文物有效地脱酸、加固纸张,而且在处理的同时能使纸质文物不受损,可有效延长纸质文物的存放寿命。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纸质文物的气相脱酸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处理的纸质文物和脱酸试剂放入密闭装置中,密封并抽真空,使体系维持负压;然后将所述纸质文物在脱酸试剂蒸气的存在下进行脱酸处理;所述脱酸试剂为氨水、分子量不大于200的小分子有机胺及其溶液、或沸点不高于200℃的液态有机胺及其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49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