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动态码的电子卡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4037.X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9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吴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夏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7G1/14;G07G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苏友娟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卡片 无线传输模块 输入端连接 动态码 输出端 远程控制系统 获取模块 启动模块 显示屏 表面固定 动态验证 双向连接 吧台 粘贴 场景 携带 会场 更新 安全 资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动态码的电子卡片,包括电子卡片、远程控制系统和收款启动模块,电子卡片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收款启动模块的输出端与动态码获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动态验证码获取模块与无线传输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远程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远程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显示屏的输入端连接,本发明涉及电子卡片技术领域。该显示动态码的电子卡片,可以粘贴在店内墙上、吧台等地方,也方便携带到外展会场等场景收款,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在每次收款时,系统会自动对收款码进行更新,使得资金更加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卡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显示动态码的电子卡片。
背景技术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是一个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比传统的条形码能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目前在收款方面,人们一般使用二维码进行收款。
现有的收款卡片,使用者一般是将其贴在固定的位置,且收款码为静态的,在客户进行付款时,没有很好的保证资金安全,在收款时,使用者不能及时了解卡上余额,同时携带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动态码的电子卡片,解决了收款卡片是采用静态码进行收款,没有对资金进行很好保障,携带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显示动态码的电子卡片,包括电子卡片、远程控制系统和收款启动模块,所述电子卡片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收款启动模块的输出端与动态码获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动态验证码获取模块与无线传输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并且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远程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并且远程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显示屏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远程控制系统包括余额计算模块和验证码刷新生成模块。
优选的,所述电子卡片表面的一侧且位于显示屏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便携开孔。
优选的,所述电子卡片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电池板。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动态码的电子卡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显示动态码的电子卡片,通过电子卡片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收款启动模块的输出端与动态码获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动态验证码获取模块与无线传输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并且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远程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并且远程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显示屏的输入端连接,远程控制系统包括余额计算模块和验证码刷新生成模块,使用者可以将电子卡片进行随身携带,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在每次收款时,系统会自动对收款码进行更新,使得资金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子卡片和电池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4为本发明远程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中:1-电子卡片、2-远程控制系统、3-收款启动模块、4-显示屏、5-动态码获取模块、6-无线传输模块、7-便携开孔、8-电池板、201-余额计算模块、202-验证码刷新生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夏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大夏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40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