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弧形产品及其组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2477.1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6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大猛;杨锦帮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三威注塑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黄国豪;吴志鸿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孔 弧形外壳 定位孔 显示窗 按键 键帽 第一定位柱 组装 按键设置 按压接触 导引条 配合槽 铆接 牢固连接 松动 穿过 贯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弧形产品及其组装方法,弧形产品包括弧形外壳、按键和显示窗体,按键设置在弧形外壳的内侧,显示窗体设置在弧形外壳的外侧,弧形外壳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一定位孔,第一安装孔内设置有导引条;显示窗体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定位柱,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按键设置有两个键帽、第二定位孔和两个按压接触部,两个键帽贯穿第一安装孔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内,第一定位柱穿过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铆接,两个键帽之间设置配合槽,配合槽与导引条连接,按压接触部设置在键帽的内侧。组装方法包括将显示窗体、弧形外壳和按键铆接。本发明能实现按键的牢固连接,避免按键发生松动、脱落等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弧形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弧形产品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市面上常见的弧形外壳按键和显示窗连接结构分为以下三种:1.按键与显示窗直接设置在PCB板上,然后将显示窗从外壳内侧穿出并安装在外壳上,不仅安装不便,还容易因挤压而造成显示窗损坏;2.外壳内壁设置卡扣,按键和显示窗与外壳卡接,很容易因为装配间隙不合理而影响按键的按压精度;3.显示窗通过螺丝固定在外壳上,按键直接设置在显示窗上,并在按键表面贴胶片方便进行按压操作,采用该种方式将按键直接设置在显示窗外侧上,按键上的胶片很容易破损,影响产品的外观性。以上三种连接方式还存在按键固定不牢固,容易松动、脱落等问题,而按键一旦松动,就会影响按压精度,很容易发生按键失灵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简便、定位牢固的弧形产品。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弧形产品的组装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弧形产品,包括弧形外壳、按键和显示窗体,按键设置在弧形外壳的内侧,显示窗体设置在弧形外壳的外侧,弧形外壳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一定位孔,第一安装孔内设置有导引条;显示窗体设置为弧形,显示窗体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定位柱,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第一定位柱与第一定位孔对应设置;按键设置有两个键帽、第二定位孔和两个按压接触部,两个键帽贯穿第一安装孔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内,第一定位柱穿过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铆接,两个键帽之间设置配合槽,配合槽与导引条连接,按压接触部设置在键帽的内侧。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显示窗体设置第一定位柱,在弧形外壳设置第一定位孔,在按键设置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柱依次贯穿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并与按键热铆接,实现弧形外壳、显示窗体和按键三者之间的固定连接,有利于实现按键的牢固连接,防止按键松动和脱落,避免发生按键失灵的情况,还能避免因松动而导致的噪音;通过在弧形外壳的第一安装孔内设置导引条,两个键帽之间设置配合槽,导引条与配合槽连接,用户按压键帽时,导引条起导向作用,有利于避免键帽发生卡壳现象,保证键帽能正常进行按压。
进一步的方案是,弧形外壳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的第一端设置第一安装孔和第一定位孔,安装槽的第二端设置窗口,显示窗体设置在安装槽内。
进一步的方案是,安装槽的第二端还设置固定孔;显示窗体还设置有第二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和第一定位柱分别设置在第二安装孔径向的两侧上,第二定位柱与固定孔对应设置并铆接。
进一步的方案是,按键设置有弧形的弧形力臂,第二定位孔设置在弧形力臂的中部,两个键帽分别连接在弧形力臂的两端;弧形力臂围成容纳腔,两个键帽均设置在容纳腔中。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弧形力臂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延伸部,延伸部向容纳腔的中心延伸,键帽设置在延伸部上并凸出弧形力臂的表面,按压接触部设置在键帽内侧靠近延伸部的一端上。
又进一步的方案是,弧形力臂在轴向上的截面设置为大于半圆的圆弧,键帽设置为扇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三威注塑模具有限公司,未经珠海三威注塑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24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