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DMAIC的可动铁芯质量检验改进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0313.5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3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庞继红;张楠;邬晓麒;王国强;陈宇靖;王东;管翔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G06Q50/04;G06F17/18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黄肇平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动铁芯 改进 检验项目 质量检验 分析 不良原因 阀体装配 过程结果 过程输出 控制阶段 生产过程 收集数据 现状调查 质量问题 不良率 控制图 排列图 因果图 减小 界定 标准化 测量 输出 监控 评估 检验 优化 | ||
1.基于DMAIC的可动铁芯质量检验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A、界定阶段:对可动铁芯质量检测项目进行一个明确的了解和规划,在一段时间内对可动铁芯进行检验,列出可动铁芯的检验项目,并得出各个检验项目的不良率,为后续的各阶段打下基础;
B、测量阶段:可动铁芯不良原因分析,对输出的数据和过程结果进行评估,利用排列图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对现有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并收集数据,使问题清晰化;
C、分析阶段:利用因果图分析问题的深层原因,找出测量阶段过程输出的关键因子;
D、改进阶段:针对关键因子,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并确认该方案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此阶段的目标是优化过程输出,减小甚至消除影响质量的因子,使缺陷降至最低;
E、控制阶段:使改进后的成果标准化并通过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并加以维持,同时不断寻求更好的改进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MAIC的可动铁芯质量检验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检验项目包括:
外观检验:其主要检查是否磕碰损伤、是否有划痕、是否有脏污以及有无倒角;
尺寸检验:其主要检查可动铁芯颈部右高度尺寸、左高度尺寸以及外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DMAIC的可动铁芯质量检验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对现有问题进行现状调查包括以下步骤:
B1、确定若干个抽检数量,确定产品合格判定标准,企业与客户协商规定,可接受质量水平上限为P0,可接受极限不合格品百分数为P1,P1/P0;
B2、确定风险指标,企业与供应商协商后确定生产者风险α,使用者风险β;
B3、确定抽检方案,查询xx表,确定c、np0以及n=np0/p0;
B4、实施抽检方案,将若干个可动铁芯进行编号并按照顺序摆放,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表,根据生成的随机数抽取待检产品;分别使用CCD光学检验设备和投影仪对抽取的可动铁心的左高度、右高度以及外径进行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DMAIC的可动铁芯质量检验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还包括:
C1、采用的因果图对质量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分别从“人机料法环”五大方面来寻找问题的大原因:
“人”:培训不足、缺乏责任心、自检意识不足;
“机”:CCD光学检验设备保养不到位、表面脏污、数值设置不当;
“料”:来料不良、混料过多;
“法”:检测手法不一致、检测方法不当;
“环”:光照不均、温度湿度不宜、灰尘过多;
C2、将步骤C1中的原因归类,分别为机器检测工序出现问题、生产线检测工序出现问题以及供应商选择不当,并建立可动铁芯不良原因树状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DMAIC的可动铁芯质量检验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还包括:
D1、采用DOE实验设计方法,建立5因子4水平正交表L16(45)进行试验;其中5因子包括:右高度范围、左高度范围、外径范围、光照强度、温度;
D2、采用Minitab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DOE—田口分析,得出各个因子的重要性排序以及各因子的最佳水平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DMAIC的可动铁芯质量检验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包括:
F1、制定并实施改善方案,对CCD光学检验设备的尺寸数值调整以及周围环境的调整,使用TPM管理思想对机器设备进行维护,加强员工上岗培训,生产线上每半月更换一次检具;
F2、利用质量管理工具(控制图)进行监控,识别目前出现的波动情况并采取减小波动的措施;
F3、计算改进前后的设备综合效率以及可动铁芯不良率,公式如下:
OEE=T*P*G;
T=S/L;
L=W-PS;
S=L-H-D;
P=N*V;
N=(Q*AC)/S;
V=T/AT;
G=q/p;
式中,T为时间开动率,P为性能开动率,G为良品率,S为开动时间,L为负荷时间,W为工作时间,PS为计划停机时间,H为故障停机时间,D为调机时间,N为净开动率,V为速度开动率,Q为加工数量,AC为实际加工周期,T为理论加工时间,AT为实际加工时间,q为合格品数,p为加工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031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